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承經典,李曉明臨宋作品精選40張

傳承經典,李曉明臨宋作品精選40張

畫友之家,以畫會友

簡述:

宋人院體畫風是我國傳統工筆畫尤其是古典工筆花鳥畫的巔峰,這一點是業內公認的,毋需置疑。學工筆花鳥,不入宋元;就如學書法,不從晉唐走一遭一般;是難以取得大成就的。多年來,無論是在自己的繪畫創作或者是工筆教學中,我都一直反覆的強調院體傳統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繪製技巧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時候,是崇尚於宋元院體中所傳達出的一種心境。

「格物致知」、「盡精微」、「靜」、「潤」、「文氣」是我學習宋畫的心得。

從2007年以來,我臨習過的宋人範本大約有60來幅,有些作品甚至反覆的臨摹過四五次。可以說,院體花鳥中的經典之作,我基本上都臨摹過。天津楊柳青畫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也陸續的將我臨古的作品出版了教學專著,接近20餘本。

工筆畫,逼真、好看。但是,易匠,易俗。

若能沉下心來真正的去研習宋元數載,能淬其精華一二。哪怕是畫重彩,也不那麼容易落俗。打好傳統根基,在前期來說,可能沒有「創作」那麼的博人眼球,但是,對畫家後期的發展來說,就有著非常巨大的好處。

「厚積薄發」,是我個人所喜歡的發展方式。

對傳統院體工筆的推廣,也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在做的事。

故而,我從多年來的臨宋作品中,精心挑選了40張臨本,每張作品還在原作的掃描電子圖中截取了4張高清局部圖,並對原作做簡單概述,整理成文,供廣大的院體工筆畫愛好者賞析。

——李曉明

11

李曉明《臨宋竹蟲圖軸》

宋代,趙昌(傳),《竹蟲圖軸》,絹本設色,立軸,縱:54.2厘米,橫:99.4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趙昌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花鳥畫家,以墨骨法著稱於世。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初師滕昌祐,後來發展出自身畫風,沒骨花鳥自成一派,有徐熙、黃荃遺風。在北宋時期與宋徽宗趙佶齊名,是宋代花鳥畫壇的傑出畫家。趙昌目前沒有可靠的作品傳世。《竹蟲圖軸》在一定程度上有趙昌的風格,但年代似乎已經在南宋中期。

《竹蟲圖軸》幽篁疏影,雙鉤填彩,以色之 而飛,又繪天牛、螽蜥,無不刻畫入微,瓜贊,相阿彌題籤,天室和尚題跋。濃淡來顯葉之向背、竿之盤曲。枝葉飽滿, 葉果實又仿效徐崇嗣的「沒骨」畫法。設 姿態多樣。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縈繞 色濃麗而又不隱墨骨。

高清局部圖

12

李曉明《臨宋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是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創作的絹本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芙蓉錦雞圖》繪有芙蓉、錦雞、蝴蝶、菊花,畫中一枝芙蓉從左側伸出,花枝上棲一隻錦雞,右上角兩隻彩蝶追逐嬉戲,左下角一叢秋菊迎風而舞。整幅畫層次分明,疏密相間,充滿秋色中盎然的生機,表現出平和愉悅的境界。

高清局部圖

13

李曉明《臨宋秋葵圖》

宋,《秋葵圖》,絹本、設色,縱:24.5厘米、橫:25.7厘米。

畫面寫秋葵一枝,工筆鉤勒填彩。即先以線條勾輪廓,然後填以深重的色彩,其風格特點是用筆工穩精細,重在賦色。秋葵之花瓣用粉細勾,葉用重綠,重彩渲染,布局謹嚴,一絲不苟,姿韻生動。兩朵盛開的花與疏疏的幾枝葉,充分表現出秋葵的神態。此圖堪稱南宋院體畫的精品,是南宋寫生畫的絕妙之作。

高清局部圖

14

李曉明《臨宋梅竹寒禽圖》

《梅竹寒禽圖》是宋代畫家林椿的國畫作品,該畫絹本,設色, 縱:24.8厘米,橫:26.9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梅竹寒禽圖》在不滿方尺的畫面上截取梅竹支幹的局部,表現了梅樹的老硬和竹簧叢生的氣勢。畫中有一寒鶯棲立梅梢,處於此畫的顯著地位,禽鳥的刻劃柔和。在技法上梅枝用筆蒼勁,竹枝葉勾撇筆力堅挺,從而使整體畫法顯得剛柔相濟。畫上有楷書"林椿"題款,是為難得的宋代有款之跡。

高清局部圖

15

李曉明《臨宋豆花蜻蜓圖》

《五代徐熙豆花蜻蜓圖》是五代時南唐畫家徐熙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縱:27厘米、橫:2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該圖畫面為長圓扇形,繪豆花上棲息一隻黃褐色蜻蜓,枝葉微向下垂。整幅作品結構自然,疏密得體,色彩豐富,工寫結合。其中蜻蜓的描繪神妙入微。畫家不僅再現了蜻蜓的形態,甚至連透明的翅膀及紋絡都表現了出來。而豆花則以簡筆寫出,野趣天然。

高清局部圖

16

李曉明《臨宋枯樹八哥圖》

宋,《秋樹鸜鵒圖》,絹本,設色,縱:25cm,橫:2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秋日裡一隻鸜鵒棲於桐樹之上,利爪緊握枝幹,扭頸側目似在諦聽。鸜鵒目光銳利,體態豐滿,尾翼整潔,羽毛黑亮,而樹葉則滿布蟲蝕,拘攣蜷曲,顏色枯黃。構圖奇崛突兀,迥異常品。鳥為純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不同部位之毛羽的質感、層次均表現無遺,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於此見之。蝕朽的樹葉在畫家高超的技法下「化腐朽為神奇」,勾描暈染,層次豐富。中國工筆畫常寫病葉,原因在此。而此圖之葉堪稱極致。

高清局部圖

17

李曉明《臨宋菊叢飛蝶圖》

《菊叢飛蝶圖》是宋朝畫家朱紹宗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的扇面畫,縱:23.7cm,橫:24.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叢菊盛開。花分黃、白、藍、紫四色,構圖繁複,燦若文錦。雖是籬邊野景,卻饒富貴典雅氣象。蜜蜂逐花而至,蛺蝶上下翻飛,為畫面增添了動感。花瓣、葉片的勾染皆極為精工,花心用白粉點染,立體感很強,望似凸出於絹素之上。畫史稱作者「描染精邃,遠過流輩」,信是不虛。

高清局部圖

18

李曉明《臨宋草蟲瓜實圖》

宋,《草蟲瓜實圖》是一幅絹本設色畫,縱:23.5cm,橫:24.8cm,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帶有吉祥寓意的宋人「瓜實草蟲圖」,構圖雖然簡單,但用筆精細,線條有力,賦色也充滿了變化的趣味。無論是瓜實、瓜葉、瓜須、或是瓜葉上的螽斯,都有著細膩刻畫。宋代畫家講求寫生,草蟲入畫,既能表現天地造化萬物之奇,又能托寓吉祥,是體現宋畫精微及豐富文化內涵的好題材。

高清局部圖

19

李曉明《臨宋野卉秋鶉圖》

《野卉秋鶉圖》是一幀冊頁,設色, 絹本,縱:23厘米,橫:24.5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中一對在草叢中覓食的鵪鶉,細緻地描繪出叢生的花花草草和鵪鶉的美麗的毛羽。巧妙的構圖顯得既不迫塞,也不空虛,創造了一個不被驚擾的安逸的小世界。此畫中部繪有兩隻鵪鶉,低頭的一隻似在瞬間發現了食物,昂頭的一隻眼神里也好像發現了目標,這一俯一仰,靜中寓動,鮮明地表達了該畫的主題。

高清局部圖

20

李曉明《臨宋梅竹戲雀》

宋,佚名,《梅竹戲雀圖》, 絹本,設色,縱:25.7厘米,橫:26.8厘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本作臨摹自南宋佚名的《梅竹戲雀圖》,傳為宋代畫家馬麟所作。馬麟,馬遠之子,善畫宮梅及山水,以《層疊冰綃圖》、《橘綠圖》聞名於世。

這張作品的臨摹重點是線條的細節處理。原作的用線較為細膩,線條的粗細質感以及節奏上都處理的很好,比如梅花老乾的蒼澀、花瓣的嬌嫩,竹葉的犀利、竹枝的勁挺等。雀鳥的絲毛對控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單筆絲毛法是古代禽鳥繪畫中最常見的絲毛手法,線條的運用上要求「兩頭輕,中間重」,羽毛的交叉以「品字形」交疊為主,最終絲出的效果要和諧自然,不要出現完全平行的用筆,也不要出現雜亂無章的交叉用筆,很忌諱出現一頭輕一頭重的釘頭線條。胸腹之間的毛色變化比較微妙,絲毛的最後一遍是用淡白粉再淡墨絲毛的上方再重複絲一次,這裡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毛色的銜接,所謂「跳絲」的技巧要細心揣摩。本作的底色刷制也經歷了五六次之多,背景上的老綠色底色烘染時,還特意將紙張整體打濕後,採用了濕染法的技巧,就是為了表現出古畫「蒼中帶潤」的視覺效果。

高清局部圖

(文章均源自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友之家 的精彩文章:

國畫花鳥白描素材,你值得擁有!
秋白茶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原因都在這

TAG:畫友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