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筷子吃飯,但你知道筷子為何叫筷子?從哪裡來的?
就像西方人吃飯習慣性用刀叉外,我們中國人吃飯習慣了用筷子。用筷子夾東西並不好學,不信你用平時吃飯不拿筷子的另一隻手試試!我們小時候都是經過漫長的學習,練習和矯正才能夠順利吃上飯的,想想也不容易。
筷子的誕生,據說與大禹有關。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傳說,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經常要在野外生活。那時候人們不吃生的東西了,而熟食基本靠燒烤。吃燒烤嘛,一根棍子穿著烤好就能舉著吃。但是肉烤的細碎了怎麼辦?當然是兩根棍子夾起來比較方便,畢竟徒手抓太燙了。於是就誕生了兩根棍的筷子。
傳說畢竟是傳說,那我們以史實說話。安陽的殷墟出土了商朝的筷子,這可是距今約八千多年的古老筷子了。這就證明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時間最少都有八千多年。最開始的筷子要麼是象牙要麼是竹子等等。
先秦時候筷子還不叫筷子叫箸,《韓非子》中就有記載。秦朝時筷子叫梜,這名字相當直觀了,就是夾東西的木棍。但是漢代又給筷子恢復了本名叫箸。這一叫就是一千多年。筷子真正改名為筷子要到很後面的明朝了。
據明朝陸容的《菽園雜記》記載,吳中地區的船夫和漁夫們特別的忌諱箸那個讀音。因為在他們的方言裡面,箸和惡是一個音,這當然不好接受了。再加上箸和船結合,船住了,豈不是船停了,船蛀了,被蟲蛀了,多不好。這就像我們現在司機吃飯時總不樂意翻魚一樣。迷不迷信且不說,誰不想要個好兆頭呢?
所以在船夫和漁夫的強烈反對和堅決抵制下,箸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筷。這下就不一樣了,船快,多好。漸漸的,民間就都喜歡把箸叫做筷子了。別說筷子比箸卻是順口多了,不然我們現在也得說自己在拿箸吃飯,好拗口。
筷子是很有講究的,七寸六分,上方下圓。這是什麼意思呢?七寸六分,分和寸是提醒人要有分寸,七和六是代表七情六慾。也就是吃飯時,要提醒人們會控制慾望。方和圓就是代表天地了,古人融合天地的思維是根深蒂固的,除了筷子,銅錢也是很好的一個代表。
古人還認為筷子是一個整體,成雙的筷子象徵著太極八卦中的陰陽,兩者對立又統一,反映了萬物發展的規律。是不是很厲害呢?一雙筷子都能有這麼多說法,我們古人的智慧也是沒誰了。
其實最開始我們也是用過刀叉的,但是我們漢人都比較文雅,不喜歡用鈍器吃飯,筷子就很好。特別是古代文人雅士對筷子是情有獨鐘的,比如箸這個字出現在很多詩詞里。司馬相如有著名的《詠箸詩》,李白著名的《行路難》也寫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可見箸也是很好的一個意象。
所以作為漢人,我們一定得了解筷子文化,還得把使用筷子的技能傳承下去。使用筷子要從娃娃抓起,好在現在有專門的兒童筷,能夠幫助小孩子從小就標準的使用筷子,這也是相當完美了。關於筷子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留言!
※魯班是最牛的木匠,為什麼沒人敢學「魯班書」
※「赤字皇后」瑪麗,是怎麼花光國庫,一步步將自己送上斷頭台的?
TAG:小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