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擁有無可取代地位的西方劍,大劍可輕易砍斷牛腿

擁有無可取代地位的西方劍,大劍可輕易砍斷牛腿

大多數人對於西方劍的印象基本就是:不是十分巨大的笨重巨劍就是靈活只能刺的擊劍。事實是兩種看法都是比較片面的。最早關於劍術教室的記錄,見於1180年,出於治安考慮,倫敦禁止開設「劍與小型圓盾類教習學校」。而歐洲武術最為輝煌,發展出最多流派的時期。是在14世紀—17世紀末,也就是中世紀末期到火槍成熟。(中國有記載的門派出現,也是在這一時期)常見的武器有:長劍,迅捷劍,劈刺劍,單手劍盾,匕首,短劍,短矛,砍刀,長棍,四角棍,威爾士鉤矛,瑞士長戟,鐮刀。

西方的長劍,也是歷經千年傳承下來的,經歷了無數戰爭的考驗,而且不論大兵團作戰還是步兵小規模戰爭,都有很好的作用。在羅馬衰落後的維京入侵時期,長劍就開始大規模用於散兵作戰和劫掠的爭鬥中,之後隨著法蘭克和神聖羅馬的崛起以及英格蘭蘇格蘭的對立,城堡之間的領主戰爭更造就和驗證了長劍的優勢,在隨後的十字軍時期,由於面對阿拉伯優異的冶煉工藝,歐洲劍經歷了一次學習和完善的年代,由於重裝甲逐步出現才使長劍逐漸失去了實用價值。

加上在歐洲鎖甲大量流行(從維京時期開始大量裝備)使砍擊和刺都必須通透性極強,才可以洞穿緻密的鎖甲環扣,而在東征前的歐洲大陸,冶煉技術上還不夠先進,難以打造出刺砍結合的兵器,故而當時步兵大都用圓頭的斬劍和闊劍,而騎兵則裝備錐形劍身的刺劍。東征後,德式一手半劍與專為騎士設計的雙手大劍誕生了,優異的冶煉術使這類長劍有強大的刺擊和猛烈的斬擊(當然相對中國劍更偏於斬,但由於歐洲劍主要對付盔甲這類重防禦,因此相對中國劍要笨重得多)往往一把配重合適的大劍由1米7左右的男子使用,不必很多訓練就可以輕易斬斷牛的後腿,而且揮劍速度很快。

接著出場的是羅馬短劍。說它是短劍,因為它的劍身長度在60厘米以內,開了雙刃,能刺能砍,使用靈活。羅馬短劍在當時羅馬軍隊中使用十分廣泛,從士兵到元帥都有佩帶,這和當時戰鬥的需要有關。當時羅馬軍隊的方陣以巨大的盾牌和長矛聞名,但是一旦雙方的密集隊形接近並展開貼身肉搏,它們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只有依靠靈活的短劍來殺傷盾牌縫隙中的敵人,當然短劍也是騎兵、長弓手和軍官的自衛武器。看過電影《角鬥士》和《斯巴達克》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斯巴達克和馬克西穆斯在奴隸角斗時都使用了羅馬短劍,殺人如麻。再後來劍的種類就更多了,什麼騎士劍、刺劍、斬劍等等,都是根據不同的用途和職業細化出來的種類。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給我一把漢刀,重返大漢,讓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冷兵器大對決,刀與肉的較量,太精彩!

TAG:天下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