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遭非議,仍進藥典的它教醫者用藥需審慎
僅僅擁有兩片單薄的葉子,細辛這株草,生長在在陰濕的山窪里,春去秋來寂寂生長六年之後,成為可以治病的中草藥。多數中藥的味道是苦澀的,而細辛是辣的,一根根細小脆弱的根,嚼在嘴裡是燒灼般的麻辣味道,所以取名叫細辛。
細辛有很好的祛風散寒,鎮痛止痛的效果。但在中藥里不可做重葯,醫生謹記「細辛不過錢,過錢找麻煩」的諺語,只可少用,不可多用;只可共用,不可獨用。
百年來,對中醫中藥的爭議之聲一直不絕於耳,諸如廢止舊醫,告別中醫,廢醫存葯等。如今,含馬兜鈴酸的植物葯如: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廣防己等,發現長期服用有接二連三導致腎臟損害和尿道病變的報道,為此已經在世界範圍內部分禁用,甚至出現了「中草藥腎病」這種對中醫藥帶有偏見性的名詞,令人「談馬色變」。所以,便是廢醫存葯論點同樣出現了危機。
「是葯三分毒,無毒不入葯」,古人說有毒,今人發現有腎損。真是這樣嗎?醫者「疑」也,敢於懷疑,勇於實踐是一個臨床醫生的本分。
我很敬佩現任香港浸會大學趙中振教授的科學精神,他沒有人云亦云。在香港衛生署發出通牒禁用細辛的關口,他研究發現:細辛的毒含量僅以地上部分最高,在處方時最好明確標示「細辛根」以防誤用;其水煎煮提取物中馬兜鈴酸的含量較少。細辛揮髮油中的黃樟醚經過長時間煎煮而揮發,從而大大使毒性降低;細辛入方劑時,例如九味羌活湯、小青龍湯和獨活寄生湯等,其水煎劑中馬兜鈴酸的含量極微。
鑒於以上研究成果,細辛在香港重新恢復了臨床應用,香港衛生署並於2004年6月公布了中藥材細辛的管理新法:飲片藥用部位指定為細辛根部;用量不可超過《中國藥典》所列範圍,不超過3克。
中醫不傳之秘在量上,歷代名中醫都有自己的絕活,可以覓得治病的方子,但是,哪怕其中一味藥物的劑量發生了變化,那也牽一髮而動全身,後果不可小覷。
新法中還有:煎煮時間不少於60分鐘;細辛只可用水煎劑,不應磨粉內服等。正因為此,《中國藥典》2005年版開始將細辛的藥用部位規定為根和根莖,恢復了古人本草用根的傳統,從而結束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細辛藥用全草的歷史。
畏懼藥物毒性,膽小醫生有終生不敢用者,此葯便是一味。中藥的功臣,竟致如此蒙塵,實在是件悲催的事。苦,辣,酸,甜,人生的況味里,辛辣是很不堪咀嚼的命運,那株叫細辛的植物也遭到過這樣的命運。
重新審視細辛那寂寞的兩片葉子,多年之後成為一株讓人望而生畏的中草藥,千年良藥,突然遭此非議,甚至被視為附骨之疽,不禁納悶。這種道地藥材,與生俱來不幸沾上馬姓,長在馬兜鈴科植物家族,豈不憾哉。
然而,中醫認為細辛可以止痛,可以通竅,那些與細辛打交道的醫患者們,好在頭腦和意識是清醒的,他們會從一大堆是是非非中明確取捨。所以,細辛最終能得以列入藥典,雖歷經坎坷,也算維護了名分,有了個好的結局。
中藥袋一:細辛直解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漢城細辛A.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華細辛A.sieboldiiMiq.的根及根莖。前兩種習稱「遼細辛」,主產於東北地區;華細辛主產於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夏季果熟期或初秋採挖。本品性狀:氣辛香,味辛辣、麻舌。藥材以根灰黃,乾燥,味辛辣而麻舌者為佳。
【性能】 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
【功效】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溫肺止咳。
【應用】 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塞不通;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 切段,生用。煎服,1~3克;散劑每次服0.5~1克。
【使用注意】 本品不宜與藜蘆同用;陰虛陽亢頭痛,肺燥傷陰乾咳者忌用。
中藥處方一:單驗方選
1.口瘡:將細辛10克搗碎,加適量溫開水調成糊狀,填入臍窩,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紗布蓋上,膠布固定,24小時後取下,4小時後再敷。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效果好。
(《牡丹晚報》,2012.07.18)
2.肩周炎:細辛800克研為極細末,與生薑300克杵成泥絨,鐵鍋內炒熱,加入60度高粱酒200克調勻,再微炒,將藥鋪於紗布上,熱敷肩周痛處,每晚1次。
(趙峻,王莉編著.一味中藥保安康.青島出版社,2011.07.)
3.痛經:經前有來潮先兆時,每次取2~3克細辛粉,用黃酒調和為糊膏狀填滿臍孔,以紗布覆蓋封嚴,每晚填葯1次,一般3次可痛止。
4.口臭:細辛3克,薄荷腦10克。上藥先將細辛研粉過細籮,再與薄荷腦共磨細粉;每次用1~2克藥粉用脫脂棉包裹填滿臍孔,外用塑膜、紗布、膠帶封固,2~3天換藥1次。
5.口腔潰瘍:細辛粉,蜂蜜(或甘油)調和外治敷臍。
(陳勝威編著.話說中藥.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01.)
6.喉源性咳嗽、風寒咳嗽:運用中藥外敷天突穴治療喉源性咳嗽48例,方以細辛為君,另配等份麻黃、皂角,製成粉末後外敷天突穴。麻黃、細辛各5克,研為細末,加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治風寒咳嗽連續3~5天即可痊癒。
7.肩周炎:細辛5克,冰片2克,生薑7克,白酒數滴。將3葯混合沖細加白酒數滴拌勻,然後將葯攤在麝香虎骨膏上貼在患部,24小時後揭掉,隔3小時後再貼,如此反覆使用直到疼痛消除。
8.面癱、脾寒腹痛:取細辛葉適量,用75%酒精浸濕,揉搓成團塞健側鼻孔,以舒適為度,也可取細辛、冰片等量研末,用紗布裹緊塞健側鼻孔,每日1次,連用1~2周即可痊癒,對中風後遺症言語謇澀的患者,應用本法以散寒通竅,醒神益腦;凡見腹痛急暴,或腹痛綿綿,得溫痛減,遇冷更甚者,可取細辛10克,研為細末,以生薑汁或清水調勻,外貼臍部一般5~10分鐘後即能止痛。若加用熱水袋外熨臍部,效果更佳;取細辛和冰片等量研末,裝瓶備用,遇有正偏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痛經等病例取該粉末0.5克,置紙片上放於鼻孔下0.5厘米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一手指按壓患側鼻孔,用力猛吸,使葯末全部吸入鼻咽部,5~10秒後患者即痛止病除,最多不過20秒,否則無效。特別適於寒性疼痛和氣滯性疼痛,多能一次即愈。對火熱性疼痛可暫時止痛,隨即對症用藥,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對脘腹痛、痛經患者,可取任意一側鼻孔。高血壓病患者慎用。
9.感音神經性耳聾:以細辛、冰片各等份研末,綿裹塞耳內或細辛葉用75%酒精濕潤,揉搓成團塞耳內,每天1次,3~5次為1個療程,經臨床檢驗療效頗佳。
(苗明三主編.本草外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1.)
※枸杞加上它一起喝,不僅有利於減肥,還能消除臉上的痘痘!
※口腔潰瘍,不止是「上火」那麼簡單!別亂降火,有這幾招就夠了!
TAG:醫者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