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詳解魯迅家譜: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

詳解魯迅家譜: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顧 燕

《越城周氏支譜》是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家譜。越城周氏始祖名周逸齋,明正德間徙居越城(今浙江紹興)竹園橋。五世後家族分為竹園、清道、開元、廣迎等房,其中清道房第十四世即為魯迅。

家族成員簡介

在《越城周氏支譜》的「序」和「譜例」中對周逸齋有簡要說明:「明季多難,譜牒散失,以故字諱世系闕焉而不詳。」始遷祖周逸齋的「字諱生卒不詳,宗支世系亦無可考。」所以周作人在其所著的《魯迅的故家》一書中說:周逸齋「從什麼地方來,是什麼樣的人,都無從知悉,例是名字也已失傳,總之他帶著兩個兒子進城住下來是事實……老太爺沒有名字不好叫,後來修譜的人便送他這個筆名,逸齋者言逸其名也。」 越城周氏自始遷祖周逸齋以下,世系分明,歷代可考。

魯迅(1881年 ~1936年),原名周樹人,字豫才。1918年5月他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而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他參加了《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其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木刻版畫《魯迅在木刻講習會上》,李樺作)

魯迅的祖父名周福清(1838 年 ~1904 年),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號梅仙,清同治十年(1871 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後因科場案入獄,使得周家開始走向衰落。他酷愛讀書,對於文學、詩歌都有自己獨道的見解,推行「自由讀書的主張與實踐」。

魯迅的父親名周鳳儀(1861 年 ~1896 年),字伯宜,曾改名文郁,是當地的一名秀才。他思想開明,是洋務運動的同情者。

魯迅父周鳳儀世系圖

魯迅的母親名魯瑞(1858年~1943年),系當地舉人魯希曾的三女兒,出身於紹興平橋村的一戶官宦人家。她性情慈祥剛毅,為人善良果敢,雖未念過書,但心思聰慧,思想亦頗為開通,並通過自習學會了看書念字,對魯迅有著極大的影響。

魯迅的二弟名周作人(1885年~1967年),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魯迅的三弟名周建人(1888年~1984年),初名松壽,後改名建人,字喬峰,是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魯迅研究專家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家族簡史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1871年考中進士、點翰林,步入仕途。但是周福清素來言語無忌,是個個性較強的人,在金溪縣做七品知縣兩年後就被兩江總督沈葆楨以「辦事顢頇」名義參掉,一直到1888年才又被授為內閣中書。周氏家族在周福清時代非常繁榮,在地方上也有一定地位。

越城周氏宗譜序

魯迅的父親周鳳儀是周福清的大兒子,讀書至秀才,但在之後的科舉中屢試不中。當時清朝官場作弊成風,且當年浙江主持鄉試的正考官殷如璋又是周福清的同年舊識,於是周福清希望可以幫兒子疏通一下。1893年周福清的家丁陶阿順在蘇州帶信求見殷如璋,不料殷如璋連人帶信一併扣留,然後押交蘇州府處理。

後來周鳳儀在考場被拘留。其時周福清在上海,聽說兒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紹興,主動向回稽縣衙自首。為了疏通關節,魯迅的母親變賣資產,向官府層層送禮,幾經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變為「監候斬」,也就是說,周福清的命可以暫時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時候他仍有被處斬的危險。於是家人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錢財去賄賂官員。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六七年。

1901年經過義和團戰爭之後的清王朝已是干瘡百孔,新任刑部尚書薛允升奏請赦免周福清。

此時的光緒帝已成了西太后的傀儡,早已沒有當年的雄心壯志,更何況周福清已關了八年,就批准了。但是此時周家已經由小康轉入了困頓。

在周家元氣大傷之際,周鳳儀又卧病不起。這個時候,魯迅只有十三四歲,他每天都要奔走於藥鋪與當鋪之間。花了無數的錢,父親的病仍未醫好,周鳳儀於1896年10月離開了人世。這就是魯迅在《父親的病》一文中所說「從小康墜入困頓」的那段時期。家道的衰敗使魯迅認識到了世態炎涼,他決定「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魯迅的母親魯瑞看到魯迅去意已決,就為兒子籌集了八元川資,送魯迅進了江南水師學堂,其時魯迅剛好十八歲。

魯迅像,日本仙台市博物館

家譜簡述

《越城周氏支譜》纂修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於修譜時魯迅尚未出生,因此家譜內的世系僅記至其父親周鳳儀。

該譜的纂修者名周以均(1804年~1871年),字一齋,早年曾襄辦防務局,任浙撫胡恕堂中丞,又主講鑒湖龍山書院,譜內錄有《一齋公年譜》,詳述其生平事迹。

纂修者周以均(一齋)年譜

是譜分六集,以禮、樂、書、射、御、數六藝分冊:「禮」即禮節(今德育);「樂」即音樂;「射」即射箭技術;「御」即駕馭馬車之術;「書」 即書法(今文學);「數」即演算法(今數學)。

越城周氏家族特別重視纂修家譜,譜內「譜例」錄:「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國無史則善惡不彰,而人無所勸懲;家無譜則親踈無紀,而人不知敦睦,何以正倫理厚風俗?譜系所系非淺也,當珍藏敬守無輕視之。」 周氏祖先周逸齋於明正德年間遷居紹興城,住竹園橋。在乾隆58年(1793年)周氏家族就已經有了草譜,這為正式修譜打下了重要基礎。

家族關於重視纂修家譜的論述

在清道光19年(1839年),周以均的父親周其琛有志修譜,於是將草譜資料詳加纂輯。清同治6年(1867年),周氏第十一世孫周以均與其弟周以增繼承父志,再次開始修譜。三年後在族譜初成之時周以均卻不幸去世,周以均之子周錫嘉繼承父業,最終將譜稿編訂成書。

據了解,《越城周氏支譜》當時僅印二十部,由周氏子孫收藏。目前現存除上海圖書館收藏的一部外,另有一部收藏於首都圖書館。

(作者是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家譜組負責人。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11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2018第五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

暨中歐第七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

幸福與財富

12月9日-10日 | 中國·深圳

年度經典巨獻

與您榮耀共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寒冬凜至,不論你公司大小,儘早看清這3個信號……
為什麼英式下午茶是紅茶?和你講講那些度娘上查不到的故事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