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公元前560年9月,楚共王重病在床,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便對大夫們說:「我毫無德行,十歲時先君過世,就此主持社稷。我還沒來得及接受太師太保訓導,就繼承君位,所以缺少德行,導致了鄢陵之敗,辱沒了社稷,讓諸位大臣擔心。如果托諸位大夫之福,我還能善終的話,那麼請把我死後的謚號定為『靈』或者『厲』!」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靈」,「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極知鬼事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見鬼態曰『靈』,好祭鬼神曰『靈』」;「厲」,「致戮無辜曰『厲』」。從《逸周書·謚法》對「靈」與「厲」的解釋看,這兩個謚號都不什麼好謚。

楚共王臨終前,深知楚國在自己手上失去了霸業,慚愧不已,所以才主動囑託大臣將謚號定為「靈」或者「厲」,以警示後人。

9月14日,楚共王去世,令尹子囊急忙召集大夫們來合議他的謚號。大夫們都說:「大王不是已經有遺命了嗎?」子囊答道:「不行啊。侍奉國君之人,議定謚號時要優先舉出他的善行而不是過失。威名顯赫的楚國,在國君統帥下,安撫征服了南方,政令直達中原各國,尊榮如此之大,又能知道他的過錯,難道不能稱之為『公(恭)』嗎?如果是要舉出國君善行,那麼就請定為『共(恭)』!」

「既過能改曰『共(恭)』」,楚國大夫們聽了,都無異議,便正式將楚共王謚號定為「共」。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作為春秋時唯一自定謚號的國君,其實楚共王還是想繼承父業,有所作為的。可惜,他執政期間雖然兢兢業業,可最終還是無法斗過晉國,令楚國霸業失去,這真是天意啊!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年僅十歲的楚共王繼承了王位。由於楚共王年紀實在太小,楚國大權因此落入了令尹子重和司馬子反手中。子重,即公子嬰齊;子反,即公子側。兩人都是楚莊王之弟,楚共王的叔叔。因為這兩人都是親叔叔,楚共王從小就對子重、子反二人極其尊敬。按楚國大臣所說:「他(楚共王)為太子之時,太師、太保教導他,早晨請教於令尹子重,晚間又請教於司馬子反。」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得到楚共王如此信任,那子重和子反二人究竟為人如何呢?

公元前589年,楚國申縣縣尹巫臣因為貪戀夏姬美色,精心設計了許久,終於攜夏姬舉家逃往晉國,成為邢邑大夫。因為子重與巫臣有過節,子反也曾被夏姬美色迷住,兩人都想報復巫臣。為此,兩人便聯手滅了巫臣之族,然後與楚國大臣共同瓜分了巫臣家族的財產。

得知此事後,巫臣於公元前584年正式向楚國宣戰:「你們以讒言、貪婪侍奉國君,多殺無辜之人,我必將使你們疲於奔命而死!」

身在晉國的巫臣立刻就向晉景公提出建議,扶持吳國以對抗楚國。在巫臣教導之下,吳人學會了中原先進的戰車戰法,軍事實力迅速壯大。吳國一崛起,楚國的災難就降臨了:吳國曾經一年內七次攻打楚國,讓楚人在中原和東北邊境之間來回奔波,吃盡了疲於奔命之苦!

從此,楚國在中原與晉國爭霸的同時,不得不分心去對付吳國。首尾難以兼顧,這讓楚國的爭霸之路越來越艱難。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其實,當楚共王本人在得知巫臣叛逃晉國之時,態度卻十分大度:「他(指巫臣)為自己而謀,確實太過分了;但他為先君而謀,確實是忠心。忠心,是社稷穩固的基石,能彌補的罪過太多了!」因此,楚共王主張放過巫臣。

如果不是子重與子反二人有私慾,何至於激怒巫臣?



公元前575年6月,晉、楚大軍在鄢陵(河南鄢陵)遭遇,展開了第三次爭霸決戰。開戰之後,晉軍在楚國降臣苗賁皇的指揮下,很快就佔據了上風:楚國盟軍鄭人被徹底擊潰,楚共王本人也被晉人魏錡射瞎了一隻眼!

這一年楚共王才二十六歲,就遭遇了人生中最為關鍵的一次戰事。可是,不但自己深受重傷,楚軍也初戰失利。比起受傷,也許失敗的滋味更令他難受!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晚上,戰事終於告一段落。聽逃回的楚囚說,苗賁皇讓晉人準備明早再戰,楚共王頓時心急如焚。他強忍失去一隻眼睛的劇痛,令人馬上去找主帥子反,準備連夜商議明天該如何與晉人決戰。雖然楚共王是楚王,但是楚國國政長期都是由兩位叔叔把持,軍事上更是子反說了算。此時此刻,怎麼離得開子反?

可就在此時,子反卻已被下屬灌醉了,以致人事不知。楚共王派去的使者叫了半天,都無法叫醒子反,只能無可奈何地向他復命了!

子反醉倒,楚共王就失去了最為倚重的主心骨:自己深受重傷,司馬又醉得毫無知覺,明早該如何與晉軍對抗?想到這裡,楚共王不由得長嘆一聲:「看來是上天要敗楚國啊!我不能坐以待斃!」懼戰而逃雖然恥辱,但總好過全軍覆沒。於是,楚共王立刻下令,連夜退軍!

當楚軍退至隨國境內時,楚共王擔心子反尋死,還特地派人前往安慰他。但是,令尹子重卻有意派人去刺激子反,最終還是迫使子反自殺而亡!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鄢陵之敗,其實也是楚共王這兩位叔叔導致——子反醉酒誤事,子重兄弟鬩牆——在這樣的兩位叔叔輔佐下,楚國霸業能不失去嗎?



對於楚共王,其實他還有另一件不敢啟齒的難處。

父親楚莊王在世期間,在邲之戰中戰勝了晉國,成功稱霸江湖。但是,楚國為稱霸而付出的代價,卻是異常沉重。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公元前597年冬,楚國剛剛經歷了邲之戰,楚莊王就又率兵前往討伐蕭國。蕭國位於安徽蕭縣一帶,冬季長而寒冷。楚國士兵身著盔甲出征,在寒冬里人人都被凍得苦不堪言。

由於蕭國靠近宋國,蕭國一旦被滅,宋國也就暴露在楚國面前。為此,宋人立刻派軍前來營救蕭國。

蕭人看出楚軍在寒冷的天氣里難以支撐,再加上聽到宋國前來救援的消息,蕭國人便不管不顧,囚禁了楚國大夫熊相宜僚及公子丙。這兩人應該是楚莊王派往蕭國談判的使者,如今卻遭遇了生命危險。楚莊王見勢不妙,急忙對蕭人喊話:「不要殺害使者,我馬上就退兵!」可是,蕭人見楚莊王示弱,反倒更加囂張,立刻就將兩位使者給殺了!

楚莊王聞訊,大怒,立刻下令,一定要滅了蕭國!

這時,申縣縣尹巫臣急忙告誡楚莊王:「士兵們現在太冷了,恐怕無法作戰!」楚莊王聽了,親自巡視三軍,逐一撫慰士兵。楚莊王在士卒中的威望極高,士兵們見到了楚莊王,人人士氣高漲,渾身充滿了熱氣,感覺就像穿上了棉襖一般。在楚莊王的強大號召力下,楚軍一鼓作氣,瞬間就攻克了蕭國!

從滅蕭之戰可見,楚國軍隊的條件並不是很好。楚國將士之所以能堅持攻克蕭國,全靠楚莊王本人的威望才得以支撐。

從公元前608年,楚國正式重返稱霸道路的那刻起,楚國就戰事不斷:八次伐鄭、伐陳、邲之戰戰晉、克蕭、伐宋……。戰事如此頻繁,極大地消耗了楚國實力。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因此,在楚共王時期與晉國對抗時,楚國已疲態盡顯。為了拉攏鄭國,減少中原方向的壓力,楚國居然要兩度賄賂鄭人而求和!這在楚莊王時期,簡直就是不可想像之事!楚國之所以要賄賂鄭國,固然是因為吳國崛起,楚國不堪兩面抗敵之苦;但更重要的,卻是楚莊王時期消耗了太多國力,讓楚國難以承受與中原諸侯的長期消耗戰了。



公元前575年,子反自殺;公元前570年,令尹子重又因為伐吳失利,羞愧而死。

當初把持楚國政壇的兩位叔叔先後去世,楚共王才開始正式執掌楚國國政。他提拔了另一位叔叔子辛為令尹,然後又提拔公子何忌為司馬。子辛也是楚穆王之子,在子反死後接替他為楚國司馬;公子何忌雖然不知什麼來頭,但既然稱為「公子」,那他就必然也是楚王之子——不是楚穆王就是楚莊王。從子重、子反再到子辛、公子何忌,楚共王始終信任的人,都是自家直系親屬!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楚莊王時,令尹是著名的孫叔敖,還有伍參、潘尪等人,都不是楚王直系親屬。可楚共王執政二十一年,始終信任的,卻還是他的這些叔伯。由此可見,楚共王的用人格局,確實不如楚莊王。

子重、子反執政期間,對楚國禍害甚多,不知道子辛上台後又會如何?

子辛當上令尹之後,就力主侵伐小國,來滿足楚國慾望。因為擔心楚人壓力,陳國被迫轉投晉國以求自保。

這年秋,楚國司馬公子何忌就率兵入侵陳國,以示懲戒。直到次年3月,楚國依然呆在繁陽(河南新蔡縣北),不肯退軍。陳成公因此憂勞成疾,不幸去世。聽說陳國有喪事,楚軍便先退軍了。但到了這年夏,見陳人不服,楚國再次侵陳;這年秋,楚國又還指使頓國侵陳,結果陳國反而出兵去攻打了頓國!

攻打陳國這麼多次,卻始終未能降服陳國。

這讓楚共王極為生氣,一怒之下,在公元前568年秋就將子辛殺了:「令尹子辛想侵伐小國來滿足私慾!」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然而,子辛是楚共王自己任命的令尹,討伐陳國也經過了楚共王認可,他憑什麼突然將子辛殺死?比起失去陳國,子反、子重逼反巫臣和鄢陵敗戰的過錯更大,為何楚共王卻偏偏要護佑他們二人?



在殺死子辛後,楚共王又任命兄弟子囊為令尹。相比較於之前兩位令尹,子囊要能幹得多。然而,此時在晉悼公帶領下,晉國實力蒸蒸日上,已不是楚國所能抗衡。在荀罃的策劃之下,晉國採取三軍輪流伐鄭的方式來疲憊楚軍,在公元前562年9月終於迫使鄭國徹底投向了晉國。

十歲繼位為王,鄢陵之戰失去霸業,楚共王該稱楚靈王或楚厲王嗎?

楚、晉爭霸多年,誰得鄭國,誰就稱霸江湖。鄭國倒向了晉國,楚共王爭霸的唯一希望也就破滅了。

兩年後的秋天,在無限的自責中楚共王鬱鬱而終。作為春秋時期唯一一位自定謚號的國君,十歲就坐上了楚王之位,但鄢陵之戰中失去了霸業。雖然楚共王以「靈」、「厲」自貶,但縱觀其一生,還談不上是昏君。因此,「靈」或「厲」對他而言,確實是過了。子囊將他謚號定為「共」,確實更加恰當:如果他能有先軫的令尹輔佐,也許他能作出一番與楚莊王比肩的事業。

難怪在鄢陵之戰前,面對神射手養由基射穿的七層鎧甲時,楚共王會大發雷霆:「不知謀略卻斗箭術,你們太辱沒楚國了!」

在他身邊,不缺勇士;他所缺乏的,正是謀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