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折騰啥!24小時內全球5級以上地震12次,台灣地震影響華南
最近在科學中關於地震的消息算是停息了一段時間,沒想到這個時間並不長,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1月26日,位於台灣海峽區域發生了6.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並且我國華南多數地區感受到了明顯的地震晃動,所以受到了影響,所以也可以看出來這次的地震還是比較強,可能很多人還處於在睡夢中,休息中,上班的路上都具有明顯的感覺。
根據中央氣象局數據顯示,在7時57分發生6.1級地震(數據監測差異,參考即可)之後,8時15分又發生規模為4.7級的地震,最大震度3級。根據台灣民眾反映,本次地震的發生感覺到了「40秒」的搖晃,所以看來持續的時間還是比較長,希望感受到地震區域的朋友不要緊張,做好地震的防禦就行,地震發生比較突然,所以難以預測。
根據EMSC全球地震數據來看,從標註時間2018年11月25日3時40分至2018年11月26日0時38分,差不多就是24小時內的時間,全球發生5級以上的地震數據量還是比較大,根據數據顯示,包括5級在內的地震次數達到了12次,6級以上的地震有2次,分別為加勒比海6.1級地震,伊朗伊拉克邊境地區為6.3級地震,所以兩次的強震了還是不少。
地球又不「穩定」了?又在折騰啥一樣,當然按照科學的角度來講,地震的發生屬於正常狀態,可能這個時段稍微多一點而已,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對於全球的地震數據來說,雖然人類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實現預測,但是地震的快速發生之後的預報也非常的快,這個時候對於餘震的防禦就很不錯了,這也看出來了地震的預測技術確實還需要地震科學家們快速的提升起來。
地震的發生在科學中,一般都是根據板塊移動理論來進行解說的,所以說,當地震發生之後,都可能是存在地球板塊的運動產生的,除了板塊運動之外,地質的改變也算是其中的一部分,這種地質改變主要是人類而影響,雖然強度不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小地震發生。所以說地球的地震發生其實也跟人類存在一定的可關聯性,並不是所有的地震都是自然現象,但是人類可能也只是佔據了少部分而已,謝謝大家閱讀!
※北冰洋熱量「膨脹」!30年增加5倍,北巴倫支海10年內可能被摧毀
※距離地球8000光年!「超新星爆發」可能出現,是否對準地球了?
TAG:環球科學貓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