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逝世,他的《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的一生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電影《末代皇帝》《戲夢巴黎》背後的義大利導演,於當地時間 11 月 26 日凌晨,因癌症逝世,享年 77 歲。
貝托魯奇被視為當代最出色的義大利作者導演之一。在他的電影中,人物通常都處在一種動蕩不安的狀態,並因此陷入一段危險的情感關係當中。在 1972 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中,馬龍·白蘭度與瑪麗婭·施奈德分別飾演一位剛剛喪妻的中年男人和不諳世事的少女之間不穩定的關係。
然而,貝托魯奇的表達並不僅僅停留在情感的層面上,也更多加入了對於時代的觀察和體悟。在拍攝《巴黎最後的探戈》之前,整個歐洲經歷了 1968 年暴亂的左翼學生運動。學運被鎮壓後,貝托魯奇自稱自己陷入了一種無力的孤獨感,不知道什麼是自己值得追求的目標。而正是這種對於孤獨的思考,才促使貝托魯奇構建了《巴黎最後的探戈》這部電影。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貝托魯奇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末代皇帝》。1980 年代,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出版。不少義大利電影人被吸引,其中也包括貝托魯奇。貝托魯奇與製片人馬里奧等很快組成團隊,向中國政府遞交了拍攝計劃,並得到認可。中國政府甚至還允許這個義大利團隊直接在故宮取景。
《末代皇帝》也與貝托魯奇所有的作品一樣。在電影中,溥儀被還原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末代皇帝這個標籤,但從貝托魯奇的鏡頭中,又能看到溥儀是如何在大時代中歷經動蕩。貝托魯奇曾說:「我需要愛攝影機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們是惡劣的,我也設法使他們具有某種悲劇性,從而產生一點高貴感。……這些人物雖是可憎的,但他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並不諒解他,可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
貝托魯奇於 1941 年出生於義大利城市帕爾馬,最初的理想是成為一個父親那樣的詩人。1958 年起,他在羅馬學習現代文學,結識了著名的義大利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並開始作為助理為他工作。1961 年,貝托魯奇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死神》。
1964 年,憑藉著電影《革命前夕》,貝托魯奇入圍了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準備加入革命的少年,但卻不巧愛上了自己姨母的故事。在當時,這樣的題材堪稱驚世駭俗,卻也奠定了貝托魯奇此後電影的整體風格。
1987 年《末代皇帝》讓貝托魯奇登上了職業生涯的高峰。憑藉著這部電影,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2011 年,戛納電影節授予貝托魯奇終身成就獎。
然而,由於貝托魯奇電影中的人物關係始終遊走在危險以及禁忌的邊緣,他也一直受到人們的批判。《巴黎最後的探戈》中有一場戲,是馬龍·白蘭度侵犯了瑪麗婭·施奈德。施奈德事後多次表示,這場戲是臨時增加,並未徵得她的同意。就在 2016 年,貝托魯奇的一段視頻流出,其中他承認,「因為我們想要她(施奈德)作為一個女孩子真正的反應,而不是作為女演員的反應,我們想讓她覺得被羞辱、驚嚇。」
貝托魯奇在視頻中承認自己這麼做很惡劣,也背負了罪惡感,但他並不後悔,因為這是電影最好的呈現方式。
2012 年,貝托魯奇執導電影《我和你》,講述一個少年瞞著父母,幫助自己的姐姐戒毒的故事。這部電影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作為非競賽片展映。這也是貝托魯奇一生中的最後一部影片。
※俾斯麥在1848
※Meme:相比到過iTunes榜首的吳亦凡,「A妹」新歌才是真火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