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崇禎殉葬的太監除了王承恩,還有三個太監,其中一人已自備棺材

為崇禎殉葬的太監除了王承恩,還有三個太監,其中一人已自備棺材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被逼在煤山上上吊自盡,留下了殘破的山河國家。崇禎在他的最後時刻,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已經眾叛親離了,文武百官早已棄他而去,在宮中服役的大小太監更是作鳥獸散了,陪同崇禎皇帝走完最後路程的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其實,這並非事實的全部,除了王承恩之外,至少還有三位太監選擇了為崇禎皇帝殉葬。

崇禎皇帝

王承恩生前深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而且統領內外軍營、提督九門,可以說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且身兼提督九門的重任,可見崇禎皇帝對他的信任程度,可以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託付於王承恩之手。很明顯,王承恩也沒有辜負崇禎皇帝的信任,三月十八日深夜,北京已經被李自成的大軍包圍有一天多了,北京城在大順軍的攻擊下搖搖欲墜,崇禎皇帝已經意識到北京城不可能守得住了,於是讓王承恩組織人手準備於混亂中突圍而逃。

王承恩劇照

崇禎皇帝和王承恩匆忙之中組織了幾十個太監,換成百姓的服裝,手持火銃,走出皇宮準備從東華門和齊化門逃跑,誰知道守城的官軍因對方來歷不明,以為是李自成的內應而將其擊退,崇禎皇帝礙於面子也不敢表明自己的身份,只得退回宮中。後來,崇禎皇帝在王承恩的陪伴下來到景山上,窮途末路的崇禎皇帝選擇了在一個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而王承恩在服侍完崇禎皇帝自縊之後,自己也在旁邊一棵海棠樹上上吊自盡了。

崇禎皇帝自盡

王承恩這種忠心護主的精神得到了後世帝王的稱頌,入主中原的順治皇帝下旨為其樹碑立傳,還親自為王承恩的墓碑題寫了碑首的「敕建」字樣和「御制旌忠」四個字,並將他葬在崇禎的帝陵旁,以表彰其忠義之舉。事實上,和崇禎朝那些背主求榮的朝臣們相比,王承恩確實稱得上「忠義」二字。

王承恩墓

其實,除了王承恩之外,據史書記載,至少還有三個太監選擇了為崇禎皇帝殉國。

第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高宇順,順天府人。他在北京城破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口棺材,還在棺材旁邊堆上了柴火。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時,他就跳到棺材之中,然後命手下的小太監點火燒柴火,但是小太監們都不敢動手。這時候,一個小太監喊道:「公意如此,當如公意!」於是,大家便點火燒著了柴火,高宇順被燒死,實現了自己殉葬的目標。而這個帶頭點火的小太監不久也上吊自殺了。

第三個太監姓田,他的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家住白塔寺後,於三月十九日自殺殉國。田太監死後,留下了很多的書籍和筆記,日後毫無氣節的明、順、清三朝官員楊士聰住到了田太監的宅子裡面,無疑是一個諷刺。一個太監,為王朝殉國,忠義可嘉卻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而楊士聰高中崇禎朝進士,深受國恩,卻毫無氣節,歷經明、順、清三個王朝而不知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監應該是朝秦暮楚、寡廉鮮恥的小人形象,其實太監中也不乏忠義之人,如王承恩、高宇順和田太監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參考文獻:《甲申傳信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在明朝「你家有礦啊」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破產的催命符
孫傳庭戰農民軍,兩將領逃竄,事後一人被斬,另一人只罰兩千匹馬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