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技術濫用還是文件造假?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技術濫用還是文件造假?



  作者 馬曉華 王玉鳳


  11月26日,一則有關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引發了軒然大波。


  當天,人民網刊發題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道稱,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不可預測,一定是倫理爭論的焦點。即使技術是100%可靠,人類是否可以或應該編輯自己的生殖細胞和胚胎?(看到這個消息)絕大多數人肯定大腦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林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後,南科大發布《關於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聲明》稱,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上述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南科大將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當日晚間,一份由122位科學家共同簽署的「科學家聯合聲明」稱,該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他們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並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及研究單位做出全面調查及處理。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26日晚間發表聲明稱,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公布。


  儘管多方發聲,但就事件本身而言,尚有諸多問題亟待釐清。


  「是不理智、不倫理的」


  賀建奎主要研究集中於免疫組庫測序、個體化醫療、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同時也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人民網報道,賀建奎稱,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報道稱,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中有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艾滋病病毒。


  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下稱《申請書》)描述可以看到,該項目起止時間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研究擬採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業內質疑,CCR5不缺失就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嗎?上述試驗又是否符合倫理?

  「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於人的。艾滋病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可以生個健康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張林琦對第一財經表示。


  在23日的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介紹,中國的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從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到2017年底,感染艾滋病的孕產婦和她們所生兒童的抗病毒治療率都達到了90%以上,母嬰傳播率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


  另一位艾滋病專家則表示,如果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親在懷孕期間進行積極藥物抗艾滋病治療,並斷絕母乳餵養,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母嬰傳播。既然可用這個方式阻斷艾滋病的傳播,基因編輯是否用到胎兒上是需要考慮的,這不僅是倫理問題,還涉及後續基因變異可能帶來的其他嚴重後果。


  張林琦認為,這是法律面對的新問題,相關部門還沒有法律規定。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均不支持基因編輯用於人體試驗。


  第一財經記者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未獲本人回復。而賀建奎媒體事務負責人陳遠林則對記者稱,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


  記者獲悉,賀建奎的優酷賬號「賀建奎實驗室」於11月26日更新了多個視頻,由賀建奎本人出鏡講述兩個嬰兒露露和娜娜的情況,並就為何選擇HIV、倫理問題等作出解釋。


  或偽造證書


  《申請書》將線索指向了兩方: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下稱「和美醫院」)以及該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


  26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了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12018號的和美醫院。值得注意的是,一行紅字出現在醫院大門上方LED屏上:香港上市企業,港股代碼:01509。


  位於和美醫院四樓的廣告牌顯示,該醫院於2011年10月首次通過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聯合委員會(JCI)認證;3年後,醫院再次以高分通過第五版JCI認證複審。

  和美醫院客服部的一位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他們並不認識賀建奎,更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們就是家普通的婦產兒童醫院,和這個事情沒有關係,很無辜,關鍵是我們沒有能力開展這樣的業務。」上述負責人說。


  當記者問及嬰兒是否在此出生,對方未做正面答覆。


  但和美醫院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否認他們進行了該試驗。「這個事件我們還在調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不是在我們醫院出生的,這個實驗也不是我們這邊做的。」


  天眼查顯示,和美醫院創始人為林玉明,註冊資本4000萬元。


  資料顯示,林玉明為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莆田系第二代,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看好莆系醫院的未來。」


  目前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深圳、廣州、重慶等核心城市擁有14家醫院,和美醫院是其下屬公司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15年,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就與PHG(PhayathaiHospitalGroup)、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瀚海」)及健康衛視有限公司(香港)訂立策略合作框架協議。


  而賀建奎正是深圳瀚海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和美醫院監事林志通也曾擔任深圳瀚海董事一職。


  另一條線索指向倫理審查機構:倫理委員會的整個審查是否合規?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申請書》發現,有7人在該文件上簽字,日期為2017年3月7日。而這7個人中,至少有4人與和美醫院的醫生同名。

  26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在《申請書》上簽字的一位委員。他對記者稱自己並不知情。


  「我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是在2017年5月8日成立,我是其中的一名委員。但是這個《申請書》涉及的會議我並沒參加,也沒有簽字,更不知道試管嬰兒跟我們這個科室有什麼關係。」該委員說。


  而針對《申請書》簽字日期早於上述委員告知的倫理委員會成立日期的問題,尚無相關方予以回應。


  對此,《南方都市報》在報道中稱,據上月剛從和美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稱,2017年3月7日的時候他仍在醫院任職,同時他也是倫理委員會成員。但他並沒有印象開過這個會議。


  秦蘇驥介紹,他找了上面有簽名的前同事了解情況,幾名前同事表示,自己並沒有簽過這張《申請書》,也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簽名可能是偽造。


  原國家衛計委在2016年9月30日通過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規定,生物醫學研究必須要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倫理委員會委員人數不得少於7人。


  (第一財經記者段倩倩、林志吟、林春挺對此文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18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禮海報
整天泡實驗室已out了,會寫代碼才是不被淘汰的關鍵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