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為何不取消艦炮,直接用導彈打仗?
自十七世紀前膛裝葯火炮被搬上風帆戰列艦時,他們便被賦予了一個特殊的名字:艦炮。在那個野蠻的時代,評價一個國家是否是海上強國,最主要的評判方式,就是依靠艦炮的數量。無畏艦時期,大艦巨炮的思想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各個列強國家秉承「大就是美」的理念,瘋狂地將越來越大口徑的主炮安裝在軍艦上,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大和級三連裝460mm艦炮更是喪心病狂。
但隨著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反艦導彈Hs293A1在納粹德國手中完成了第一次試射,一些嗅覺靈敏的人意識到,未來艦炮的地位將會被「導彈」取代。他們的直覺是對的,和百年前一樣,如今的軍工人員絞盡腦汁,拚命地想在軍艦上安裝更多的導彈發射井,但作為傳統軍艦意義的艦炮,卻並沒有被取代,反而越來越先進。
確實,現代艦炮中,哪怕是朱姆沃爾特上的AGS艦炮系統,也只能提供185公里的射程,和反艦導彈動輒數百公里的射程來說,實在是太短了。但我們首先要記住:現代軍艦的艦炮,並非是一種反艦武器,而是一種支援意義濃厚的主武器。以堪稱經典的俄制雙聯裝AK130艦炮為例,其火力投送能力達到了每分鐘70發!如果用來進行對陸支援的話,一門AK130就足以開闢出一片極大面積的登陸場,從而保證步兵安全進攻。
其次,與動輒數十萬造價的導彈相比,艦炮炮彈的價格幾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計,或許一發導彈可以精準的拔除一個敵軍火力點,但制導炮彈同樣也可以做到,而且成本更低廉,用一句古話來說,就是殺雞焉用牛刀。更何況,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導彈的精確打擊能力將會被弱化,操作員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反制。而一名合格的炮手則可以通過觀測射擊來調整射擊諸元,進而命中目標,將環境干擾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在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軍艦除了執行常規巡邏任務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共水道上執行護航任務,保護本國或他國商船免受海盜的騷擾。通常來說,驅離這些僅有輕武裝的海盜,僅僅需要艦載輕武器的警告射擊,哪怕是那些亡命之徒,在面對黑洞洞的艦炮炮口,也會知趣的離開。
導彈作為現代軍艦的主力武器,每枚都被賦予了不同的發射任務,或用來反艦,或用來攔截敵軍戰機。但他們的數量極為有限,因此導彈也不是萬能的,一旦進入發射死角,或是攔截失敗,就必須依靠主炮或是近防炮組成的近距離火力來進行強制攔截。可以說主炮的存在,也是戰艦安全的另一種保證。
※全球最小「盾艦」誕生,中船重工推出全新無人艇,創世界紀錄
※無視俄羅斯?以色列放出狠話:打擊不會停止!
TAG:兵器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