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采寫有人頗有微詞,是誰發現了雷鋒?

采寫有人頗有微詞,是誰發現了雷鋒?

「穿上軍裝還不到十個月的戰士雷鋒,不久前參加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一個人生命中最莊嚴的時刻,這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激動的淚水像湧泉一樣灑在胸前。」

上面的這段文字發表於1960年12月13日的《遼寧日報》,是當時新華社刊發在地方報紙上的一篇長篇通訊。緊接著,有關雷鋒事迹的報道由此開始發軔,半個月後,《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刊登了該通訊,標題為《苦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民戰士》。《解放軍報》也發表了這篇通訊,題目是《一株茁壯的新苗》,並配發了照片和短評。隨即,各大媒體有關雷鋒事迹的報道開始風起雲湧。

一封讀者來信帶出一個呼喚40 年的名字

1960年深秋,瀋陽軍區《前進報》收到了一封表揚雷鋒的讀者來信。信中說遼陽一帶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雷鋒給中共遼陽市委寫了一封慰問信,隨信匯寄了100元人民幣。讀者來信說,為這位普通戰士對災區人民的深情而感動,這份深情成了災區人民戰勝災害的精神力量。

報社很快與雷鋒所在部隊領導機關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取得聯繫,了解到雷鋒還被評過「節約標兵」、「憶苦思甜」的典型。報社認為,國家正處在內憂外困時期,形勢要求全國軍民振作精神,團結奮鬥,克服當前的困難,雷鋒這個典型可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於是報社派記者趕到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負責同志簡要介紹了雷鋒的模範事迹。恰好當時雷鋒正好要在瀋陽幾所大專院校做憶苦思甜報告,於是安排記者去聽一聽,先感受一下。

雷鋒沒想到新華社記者會「跟蹤」他

瀋陽師範學院雷鋒的報告,當時全場情緒激動,聽眾都被感染得淚汪汪的,記者也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雷鋒講的件件事都是每個軍人、每個普通人都會遇到也都能做到的,但他那種自覺地持之以恆的精神,飽含著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熾熱的情愫,實在令人佩服。雷鋒的報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完報告,記者向報社作了彙報。

第二天上午,記者又來到了雷鋒下榻的軍區第一招待所,這是雙方第一次真正會面。談話是從頭天的報告開始的。雷鋒那詫異的神情表明,他剛知道記者們聽過他的報告,他沒想到,剛到瀋陽就被新華社記者「跟蹤」了。他問:還需要我彙報什麼?記者說,隨便嘮嘮,嘮嘮家常。這一嘮就是一個上午。

隨後兩位記者決定,同雷鋒一起到撫順去。兩天後,在瀋陽到撫順的火車上,他們同雷鋒坐在了一起。一路上的採訪不斷被人打斷,因為雷鋒總在火車上做好事,而且很多人認識他,紛紛和他打招呼。

采寫雷鋒有人頗有微詞

到達雷鋒所在的獨立工兵團後,記者聽取了連隊指導員高士祥的介紹,不過同時也聽說了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有人說,熄燈就應該休息,可雷鋒卻跑到路燈下讀毛選,這不是違反了內務條例嗎!還有,雷鋒為減輕炊事班的勞動強度,琢磨出一個切菜機。一天,他到一家工廠去取回加工好的切菜機時,超假了,受到了嚴肅批評,一是說他外出沒請假,二是說他不務正業,多管閑事。

記者認為,雷鋒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覺悟很高的先進人物,他在成長中難免有不足之處。但雷鋒的許多長處,無論在新戰士中,還是在老戰士中,都是很突出的。而且他在錯誤中不斷改進,這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在連隊採訪的兩天里,組織了兩個座談會。雷鋒的戰友們打開話匣子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不少有關雷鋒的生動事例,他們中談得最多的就是喬安山。連排幹部的座談會中,有人對雷鋒處處節約、把省下的錢寄給災區的事,還有點微詞,說這是「想出名」等等。後來經過大家在一起擺事實,講道理,從雷鋒的階級出身、思想根源上,找到了他行為的根據,認識逐漸統一,並且補充了許多新的事例。

從《黨的好後生》到《偉大的戰士雷鋒》

在寫這長篇通訊的過程中,雷鋒於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文章就從「穿上軍裝還不到十個月的戰士雷鋒,不久前參加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開頭。完稿時的題目定為《黨的好後生》。1960年11月24日報社審完稿子,將題目改為《毛主席的好戰士》,26日在瀋陽軍區的《前進報》一至二版上發表。之後,稿件又寄發給新華總社軍事部、《解放軍報》和遼寧省的幾家報社。所以就有了《遼寧日報》那篇以《紅色的戰士雷鋒》為題的長達1萬多字的通訊。

雷鋒犧牲後,1963年3月4日新華社總社以《偉大的戰士雷鋒》為題,同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手跡,一併刊發,次日在全國見報。由此,學習雷鋒活動的宣傳進入了高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的下葬全過程,讓人不寒而慄
歷史上真實的廉頗:竟然膽小懦弱並非英雄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