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讀書百遍,不如抄書一遍

讀書百遍,不如抄書一遍

國館典籍字帖

精緻度:★★★★★

實用度:★★★★★

性價比:★★★★☆

閱傳世經典,習一手好字

此套《國館典籍字帖》,以古今名家字體為筋骨,你可以邊閱讀邊臨摹,開拓眼界之餘,更大大提升書法涵養。

邊讀邊抄,平靜內心

老話說:「讀書百遍,不如抄書一遍。」

書寫能讓人更好地體味書中的道理和思想。

清朝時,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有每日抄寫經典的習慣。他們將從書中汲取的智慧運用到治國上,造就康乾盛世的一派繁榮。

此外,邊讀邊抄還能平靜內心、減少焦慮感,讓人變得穩重理智。

今天推薦一款中國傳統典籍字帖:「國館典籍字帖」。

共4冊,精選《詩經》、《論語》、《道德經》和《莊子》里的部分篇章,做成描紅本。

4本經典字帖對應4種書法體,分別是:

行楷《詩經》,趙孟頫書《道德經》

中行書《論語》,王漢宗粗鋼體《莊子》

每篇配有簡要的注釋,搭配各大博物館館藏名畫,可讀可賞。

工具也給你準備好了,附有精緻鋼筆一隻,純黑墨水一瓶(30ml)。

你只需攤開紙筆,平心、靜氣、凝神、寫字,便可開啟一場與先賢對話的清修。

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178元(原價198元)

優惠結束時間:11月30日23:59

閱傳世經典,沉澱涵養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有著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因此寫中國字和畫國畫之間,有很多相通之處。

一筆一畫、一點一頓之間,都有著無限的美感,也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

當沉下浮躁的心,讀書寫字時,就能心手合一,從先賢留下的文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人也變得睿智而溫暖起來。

1. 《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書於春秋中葉。藉由這部書,我們可以了解20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唱歌的。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本冊挑選了其中耳熟能詳的篇章。它們反映了歌者的喜怒哀樂、生死愛怨,情感真摯而優美。

2. 《論語》

《論語》是春秋時期,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乃「四書」之首。

書中談及為人處世的道德、修養、品行、教育等諸多內容,自古便是儒家必讀經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本冊挑選其中最廣為流傳的話語,一問一答中,你會獲得人生的啟迪。

3 .《道德經》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經》以辯證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教給我們修身處世的智慧。

4. 《莊子》

《莊子》是莊子思想的集結。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莊子的散文,以寓言的形式巧妙表達了人立於世的本我思想,常讀可以增長智慧。

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178元(原價198元)

優惠結束時間:11月30日23:59

習一手好字,自成氣質

此套《國館典籍字帖》,以古今名家字體為筋骨,你可以邊閱讀邊臨摹,開拓眼界之餘,更大大提升書法涵養。

行楷《詩經》:線條相連如「遊絲」,下筆要輕,筆尖跳躍。

王漢宗中行書《論語》:大小相兼,有斷有連,收放結合,通達平衡。

趙孟頫書《道德經》,筆法精到、筆觸奔放、洒脫。

王漢宗粗鋼體《莊子》端正典雅,形美字明,清晰利落。

賞絕代美畫,審美升華

在閱讀經典、描紅美字的同時,你還可以欣賞傳世美畫。

一幅幅傳統圖片中,古老的市井生活、清麗的山水美景、唯美動人故事……猶浮眼前。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

明 文徵明 湘君夫人圖

明 文徵明 蘭亭休憩圖

清 王漁洋 書畫冊頁

清 冷枚 雪艷圖

字帖整體包裝精緻典雅,可以用來送朋友,也適合自己珍藏。

每一本字帖,採用膠裝穩固工藝,耐磨不易散,書脊貼布可平攤,方便書寫。

內頁為100克輕型紙,手感柔軟,不透墨。

鋼筆外形大方,筆尖順滑,書寫流暢。

墨水色澤濃郁,不易暈染,無異味。

常讀經典,常寫經典,願你在生活的煙塵氣里,尋一方清凈地,做一個自在人。

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178元(原價198元)

優惠結束時間:11月30日23:59

號外號外!

黑五全球購(主會場)空降

更多好物戳進圖片

ABOUT US

楚塵文化,更有趣的出版人

點這裡,購買國學典籍字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想做一件不用上班、又能養活自己的事
我珍愛過你,像小時候珍愛一顆黑糖球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