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何爭議巨大?專家解析疑問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何爭議巨大?專家解析疑問


賀建奎資料圖

賀建奎資料圖


  作者 付強 楊雨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7日電 26日,媒體有關「基因編輯嬰兒」的報道持續發酵,短時間內,當事多方出面回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學術界、法律界集體聲討。專家表示,若報道屬實,此事件帶來的倫理風險和負面社會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

  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道,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


  報道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報道稱。


  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報道發布之後,短短十餘個小時,事件持續發酵。


  涉事各方回應:


  ——醫院否認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爆出後,一份疑似由賀建奎申請、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通過審查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在網路廣泛流傳,該醫院隨即成為媒體的重點關注對象。


  面對問詢,院方有關人士稱,這一基因編輯嬰兒項目並不在和美婦兒科醫院進行,嬰兒也不出生在該醫院。


  至於醫院是否參與了這個試驗,參與形式和程度如何,對方表示正在調查。

  不過,有媒體在26日晚間獲悉,該項研究已經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獲得註冊號為:ChiCTR1800019378, 在該研究的註冊信息網頁上,研究實施地點明確寫著:深圳和美婦兒醫院。


  ——校方稱不知情


  26日晚間稍早,南方科技大學亦對此事做出回應。校方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一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該校還在聲明中表態,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深圳科創委否認經費支持


  針對此前有媒體報道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的經費或物資來源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深圳市科創委也在27日凌晨予以回應,稱這一情況不屬實,該委從未立項資助「CCR5基因編輯」「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等項目,亦未資助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在該領域的科技計劃項目。


  ——當事人明天公開項目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從26日起,媒體始終聯繫不上的賀建奎,其團隊負責媒體事宜的工作人員在27日凌晨終於有所表態,稱賀建奎將於本周三在香港的一學術會議上公開該項目數據。


深圳科創委聲明截圖

深圳科創委聲明截圖

  國家衛健委發聲:


  依法依規處理,及時公開結果


  26日晚間,國家衛健委向媒體表示,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而在稍早之前,深圳衛計委發布消息稱,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深圳衛計委還指出,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資料圖:胚胎移植技術。圖文無關。張瑤 攝

資料圖:胚胎移植技術。圖文無關。張瑤 攝


  志願者哪來的?


  通過公益組織招募 曾以為是南科大研究項目


  有關「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另一個質疑是,該研究的臨床試驗是否符合倫理,臨床試驗受試者又是否知情?

  有媒體從北京艾滋病公益組織「白樺林」處獲悉,該臨床試驗的志願者正是由此招募。


  「白樺林」負責人白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7年3月前後,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主動聯繫並介紹他的研究項目,表示希望通過「白樺林」招募臨床志願者。


  白樺說,自己始終認為該項目是南方科技大學的一項科學研究,同時也出於對賀建奎該校副教授身份的認同,所以答應幫忙轉發招募信息。白樺也曾對該項試驗能否通過倫理審查存有疑慮,並就此詢問賀建奎,「他說這個沒有問題,肯定能夠通過。」


  據白樺介紹,經過初篩,共有50多對夫婦符合要求。至於志願者需簽署的知情同意書內容,白樺表示因為並未參與此後流程,所以並不知情。


資料圖:正在進行胚胎技術研究的醫生。圖文無關。張瑤 攝

資料圖:正在進行胚胎技術研究的醫生。圖文無關。張瑤 攝


  專家:


  或影響人類基因池 孩子面臨的風險無法預估


  事件發生後,百餘位中國科學家發表聯署聲明,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表示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中新網記者就此採訪了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同濟大學麗豐再生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高正良,他介紹說,基因編輯是一種重構基因序列的手法,就像一個製作精良的橡皮擦,能針對出了毛病的基因,進行精準的「擦除」。

  他同時強調,目前能進行編輯的只有人體的體細胞,絕不包括人類的生殖細胞。「即便是在體細胞修復上,大多數國家也只停留在研究層面,真正投放在臨床上的案例屈指可數。而對生殖細胞的改寫,在任何國家都已被明令禁止。」


  對於兩個或已被實施手術的孩子,高正良認為,即便加大對他們的後續觀察和檢測,就目前的醫學程度而言,還無法檢測孩子正常與否,其將面臨怎樣的風險也無法預估。「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是長時間的監控。但我們仍然無法確認孩子會不會發病,什麼時候發病,發病的原因又是否和這次的基因編輯有關。」


  基因編輯之所以未被大力推廣,主要原因在於醫學界還無法預知其潛在的危害性,技術層面還不成熟。諸如後續可能引起的基因重組、脫靶效應、基因組突變、患病敏感性提升等問題,目前尚無法解決。


  但高正良認為,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對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可能誘發非常嚴重的倫理問題,即被改寫的生殖細胞會影響其子孫後代,甚至隨著現象的普及、改變整個人類的基因池。


  在他看來,即便基因編輯技術已完全成熟到風險可控,一旦該項目被推廣,那麼就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想變漂亮的人,變聰明的人,都能改變自己或者後代的基因。甚至像電影里演的那樣——淘汰所謂弱勢基因,實現基因定製。而這背後帶來的社會問題,將無法估量。 」


  目前,由於孩子的相關信息尚未被證實,各方保持高度關注。人們不禁要問:這項技術,打開的到底是潘多拉的魔盒,還是阿拉丁的神燈?(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引力牽引非常強
遺傳對壽命影響還不如伴侶:4億大數據揭示長壽規律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