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嘉峪關(長城)地處西北,又是絲綢之路上的要衝,所以在抵禦匈奴的同時,又要保證貿易的暢通,因此這裡也就成了長城防禦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險關要隘,面對匈奴的不斷偷襲,當時的守城將士都是如何進行積極防禦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漢武帝登基之後,憑藉著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開始大舉征討匈奴,並修築長城(漢長城)。所以,在長期和匈奴鬥智斗勇的博弈中,守城的將士們也制定出了一套周密的防禦體系:比如「轉射機」、「虎落」和「烽燧」等等。

轉射機是一種弓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墨子》中記載:「機長六尺」,可見其體型較大。另外,轉射機還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可以左右旋轉,以及環轉發射弩箭,因此,這種轉射機就被大量的安置在瞭望台,以及一些重要關口的城牆上,對敵人可以產生大量的殺傷作用。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而虎落則是一種阻礙敵人進攻的機關,它是將木樁削尖,然後深埋於沿途的要塞。當匈奴的騎兵來犯之時,他們所面對的就是:上有弩箭射殺人馬,下有尖木刺扎馬腿。如此雙管齊下,可讓匈奴兵望而生畏。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除此之外還有「烽燧」,想必讀者們應該知道,這是最古老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白天燃草起煙,稱之為「烽」;晚上燒柴生火,稱之為「燧」。若一旦看見「烽燧」,便知有匈奴來犯。

但實際情況是,匈奴也知道嘉峪關守將的三大防衛絕招。因此他們也就有了應對之策——那就是暗夜偷襲。但話又說回來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為防止匈奴偷襲,嘉峪關的守將,還有一個料敵先機的「奇招」!

這招叫做「天田」,史料記載為:「沙布其表,日視其跡,以知匈奴來入」。翻譯過來就是:在長城之外,鋪設上一層細沙,每天觀察這些沙地,看看有沒有腳步,便知匈奴是否有來偷襲。這招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裡面的門道可深著呢!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首先要懂得在何處鋪設「天田」,如果鋪設的地方不對,匈奴沒有從「天田」上過,那也是沒用的。因此,一般都會鋪設在城牆防禦較弱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匈奴的必經之路上。而「天田」的寬度一般以2-4米為宜,因為太寬容易被識別(匈奴一般都是晚上偷襲,所以不一定看得到「天田」),太短又起不到「留下敵蹤」的效果;而至於長度,則沒有什麼要求,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即可。

然後,還要能從匈奴走過的「天田」中解讀出重要的信息,比如什麼時間,多少人馬等等。那如何解讀呢?因為在沙地踩出的腳印有深淺之分,所以在風的吹拂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腳印中就會不斷被吹入蓬鬆的沙子,因此根據這些蓬鬆沙子的多寡,將士們就能判斷出時間;而看出人馬的多少就相對簡單了,腳印越多則人馬越多,但如果是經驗更加豐富的將士,他還能根據不同的腳印判斷出具體有多少人馬,因為人走路的力度和鞋印都是有區別的。

漢代將士為守嘉峪關,他們設置「天田」機關,防止敵人偷襲很有效

《孫子?謀攻》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嘉峪關的守將,通過「天田」就可以準確地獲取敵情,做到「知彼」,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反擊,便可以將偷襲的敵兵「扼殺在搖籃之中」。

看到這裡,小編實在是佩服嘉峪關守將無窮的智慧,在那樣落後的社會條件下,竟然能根據實戰經驗,總結出如此多的禦敵良策,而且還付諸於實踐,並取得成功,為整個中原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店 的精彩文章:

這3種「綠植」擺在家,「旺家」又顯檔次,人人都愛養!
宋欽宗用這些招除掉六賊,過程曲折驚險,不是你想的那樣容易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