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作為滿清勢力崛起前的明朝大將,李成梁在遼東的幾十年里形同沒有名分的土皇帝。甚至還有人將他的一時得勢,看成是明朝軍事制度的勝利。

然而,實際情況完全是背道而馳。他的成功,透著遼東本地人的無奈,並在很大程度上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李成梁的時代 明軍已經失去了大部分野戰能力



在李成梁生活的時代,明朝軍隊已經因為制度性缺陷和經年累月的衰退而變得脆弱不堪。表面上擁有龐大的兵源和在職將士數目,實際上真正擁有戰鬥力的人卻少之又少。不僅地方上的軍戶們淪為破產的各級奴隸,京城裡的精銳也退化為儀仗隊和權貴們的苦力。

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明朝人經常發現自己無兵可用。每次遇到戰事,都不得不在日常軍費開支外再斥巨資募兵。而這些新募集的部隊,若沒有在戰後立即解散,又會成為日後耗費錢糧的在職飯桶。這個死循環從於謙防禦北京時開始,到戚繼光在各地扮演救火隊長時,還在繼續推進。結果自然是讓明軍的戰鬥力與數量繼續呈反比發展。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戚家軍的成功 就是對明朝舊軍制的最大諷刺



邊區軍戶出生的李成梁,就和當時明朝全國的所有同行一樣,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因為不能脫離軍籍去另謀生路,只能在地方軍鎮中度過貧困而危險的一生。

大量軍鎮的存在,又是明朝僵化模式的輻射站。原本活動在邊界兩頭的人口,會被強制區分為自己人和外人。原本連成一氣的地方經濟,因為行政區域設置而被人為切斷。這就給地方上的正常經濟生活,造成了更大破壞。無論是軍戶或普通農民,還是另一頭的非編戶齊民,都深受其害。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雞肋和僵化的制度 讓明朝軍戶們的生活每況愈下



類似情況在與蒙古接壤的北方各地,都釀成了頻繁的蒙古寇邊和白蓮教事件。邊區軍民逃亡到蠻族區域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而在邊防壓力較小的遼東,則也形成了大量的編外漢人社區。這些人不受明朝官府控制,在漢-蒙-滿三方之間的地帶自行其是。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成功脫離明朝的戶籍控制,不得不想辦法在體制內為自己謀得第三條路線。

李成梁則走上了一條並不光彩的軍功緻富之路。簡單來說,就是組織地方軍鎮內還有戰鬥力的人,定期主動出擊。他們的打擊目標,並不限於較小的蒙古或女真部落。哪怕是流亡漢人的城寨,一樣可能被軍爺們突然襲擊。至於平日打獵、放牧或做買賣的小團體,就是更為理想的下手對象。若對方在憤怒之餘進行反擊,就暫時避其鋒芒。等到對方在撤退時懈怠,再殺一個回馬槍,收割軍功與戰利品。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和其他時代不同 明朝的邊軍是最有主動出擊動力的



這種軍功緻富之路,當然不是李成梁首創的,也不是僅有遼東邊區才有的情況。但在北方的大部分軍鎮,邊軍們借老鄉人頭的行為,已經讓更多小部落聚集起來。諸如阿勒坦汗這樣的邊地蒙古勢力,也是依靠明軍主攻而迅速壯大的。李成梁同時代的其他軍鎮將領,若想繼續這門祖傳生意,還真得計算下遭到清算的可能性。但在邊患輕微許多的遼東,李成梁還有充分施展的空間。

當然,李成梁能比之前的邊軍們做的更加出色,不僅僅是因為遼東地區尚未有能制裁他的勢力。由於經濟發展更加落後,遼東本地的非編戶齊民人口,還沒有發展出晉北白蓮教一類的大型組織。李成梁對於分散的漢兒城寨,還可以進行分化瓦解。考慮到明軍的舊編製力量,已經難以湊出足額的兵源。李成梁就開始在編外人口中,大量募集私兵。這些被稱為家丁的扈從,就成為了他手裡的精銳衛隊。加上之前就有人嘗試過的收編蒙古-女真部落武士,李成梁一下子用黑白兩道為自己聚集起了一支私家班底。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為致富目的而出擊的明軍 並不會在乎獵物是誰



在這種模式下,李成梁每年可以獲得各種渠道的收入。比如隨著戰功的累積,榮獲朝廷的嘉善。通過升值,控制更多的軍戶土地。定期的掠奪與走私,本身也可以帶來可觀的產出。一旦規模壯大,又有麾下將領與官員們的孝敬,可謂是其樂融融。邊界另一頭的部落或定居點,也會派人來巴結這位軍區大員。

只是這種模式,並非可持續發展的。隨著李成梁的權勢和產業擴大,他就需要更多軍功來獲得必要的賞賜。這意味著他必須繼續擴大自己的人頭徵集範圍,只要有機會就干一票。只要不是玩的太過火,把邊區外的部落都殺的暫時死絕,自己就能夠繼續養寇自重下去。不斷擴張的家丁隊伍,也要從他的手裡分得土地或糧餉。但因為明朝的整體經濟問題,大夥還是要繼續進行下去。以免可憐的存量財產,因為任何風吹草動而發生大規模貶值。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李成梁是首位可以用自己家丁獨立成軍的明朝將領



在李成梁努力經營自己的軍功集團時,更多人成為了他飛黃騰達的受害者。邊界外的居民自然不必多說,就是邊區內的普通軍戶,也會因為土地被剝奪而更加生活困苦。下場只能是繼續頂著軍人的身份,成為李大帥或麾下私家軍的農奴。

最終,在李大帥的成功經略下,遼東邊區的形式愈發惡劣。更多流亡人口和關外部落結盟,部落與部落之間再進一步聯合。逼的李成梁只能通過收買一個部族的方式,去對付不太友善的部族。迫不得已之下,也要打個擦邊球,拿同盟者開刀。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明朝邊軍對於人頭有一種制度下的渴望



在一次突襲中,李成梁的家丁們就殺死一位看似並不起眼的女真酋長。這位酋長的遺孀被擄去李大帥的府上為奴,並在成年後加入了他的私家軍。

但幼時的仇恨,並沒有因為這點幸運和賞識而被淡忘。當李成梁因他人嫉妒而終於被彈劾失勢,遼東地區一下子陷入了群龍無首的混亂。年輕的酋長之子,以自己的部落為根基,發動了掀翻明朝統治的叛亂。


明朝掘墓人:大將李成梁的破壞性成功

努爾哈赤早年也是李大帥的家丁



這人的名字,直到今天還在被明粉不斷咒罵。因為他就是《七大恨》的作者--努爾哈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