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巴蜀引發的連鎖反應,古蜀人一路南逃,結果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文韜武略並一身——太史公的先人司馬錯(2)
主筆:老維特
秦國大將司馬錯在滅掉巴蜀兩國後,他並沒有閑著,而且不獨顯示了自己作為將領的赫赫武功,也展現了自己在文治方面的天賦。忙著同張儀和蜀守張若建設蜀地這塊新奪取的領土,不過依我看來,秦國開始重視蜀地建設,大約也與不久以前發生的藍田-丹陽戰役有關,也與蜀地的一大軍事政變有關,在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國在楚國始封之地丹陽大敗楚軍,斬首楚軍八萬眾,還俘虜楚將屈匄等七十餘人,屈匄的同族,楚國的被流之名臣屈原,還為此作《國殤》以示哀悼。爾後楚國大肆反擊,傾全國之兵,沿著武關道,一直殺到關中平原的邊緣藍田,但還是被秦人擊敗。這場爭奪戰雖以秦國的勝利告終,但是也讓秦國人見識到了楚國深厚的潛力,所以朝廷才會決定要好好建設巴蜀,好在背後再捅楚國一刀吧,事實上,後來司馬錯發兵取楚之黔中,為白起攻破鄢郢打前站,就是這一戰略的產物。
再說蜀地內部的情態,我先前說秦人所封的蜀侯,當是原蜀國公族子弟,所以才會與秦人不和。事實上,在巴蜀平定後不久,蜀地就出了大麻煩:蜀相陳壯與蜀侯通國不和,殺死通國為亂(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司馬錯便同張儀(可能沒有跟隨司馬錯)和庶長甘茂再次伐蜀,平定叛亂,作亂的陳壯,也被甘茂誅殺。接下來司馬錯有參與了一項工程,就是為成都、郫、臨邛三座城邑建設城池,這是平定叛亂以後的工程(前310年),這項工程乃是司馬錯的一項大功績,《華陽國志》言此工程是司馬錯、張儀、蜀守張若三人合力主持,其中成都城牆修得十分高大堅固,《華陽國志》稱「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大約是周長3465米,高16米),甚至成都的市場大小,還跟秦都咸陽一個規模,足見秦人經營蜀地之雄心。這一建設,也為後來秦至兩漢時代蜀地手工業(拳頭產品為蜀錦、蜀刀)的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張若還把蜀守的官署從臨近市場的赤里街遷到了少城,大約也是為了圖清靜吧。
圖:蜀地所產書刀,用於在竹木簡上刻字
圖:蜀錦
司馬錯營建的工程也經歷了歲月的考驗,直到六百多年後,東晉桓溫消滅蜀地的成漢政權後,屬下的部將還說能看到司馬錯修建的城牆。不過,很有可能主持修建城牆的人里沒有張儀,因為他在這段時間裡忙著在關東忽悠各路諸侯呢。
圖:司馬錯
先前,秦惠文王封公子通國為蜀侯之時,秦國就從關中本部移民萬戶以實蜀地戶口,有了城池,這些來自於秦國故地的「新蜀人」,也日子過得更為安寧了。但是秦國中央政府還要繼續安撫蜀地土著,於是在秦武王三年(前308年)又冊封公子惲為蜀侯,蒙文通先生認為此人亦當是原蜀國公室,而非秦國公子,我也傾向於此說。但是,蜀地並沒有因為這位新封的君長而安寧下去。這一方面是因為蜀國故開明氏王族根基深厚,一方面也是因為在秦武王在位時期,秦國在執行先前張儀對司馬錯所述的挺進中原戰略,對韓國出手,拔取了伏牛山地區重鎮宜陽,因此相對忽略對南方的經營。果然,在秦武王絕臏而死以後,新主秦昭襄王立足未穩之時,蜀侯惲在祭拜過蜀地山川後,派人給秦昭襄王送去了一些食物,但他的後母不想讓蜀侯得寵於秦廷,就在食物里下了毒,還好秦昭襄王派近臣試毒,結果近臣暴斃(時在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隨後秦昭襄王派遣司馬錯賜蜀侯惲以劍自裁,蜀侯惲夫婦果然以劍自斃,司馬錯還順道誅殺蜀侯惲屬下二十七人,隨後秦廷冊封蜀侯惲之子綰為蜀侯。但是這一出自《華陽國志?蜀志》的記載,以我之見,太過小說家言,真相恐如《史記?秦本紀》所言,蜀侯惲造反在先,爾後被司馬錯所平定。至於蜀侯向秦宮進獻食物之說,恐是秦人所造的借口,而蜀侯惲及其臣屬的結局,大約《華陽國志》所言不虛。這次反亂遂被平定,但是蜀人還是一貫不太服氣的,在蜀侯惲身亡之後三年(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蜀人認為蜀侯惲蒙冤身死,將其墓葬從咸陽移入成都郭內,這也是因為在此以前出現了先大旱三月後又淫雨七月的異象。運靈柩的車出城北門時又陷在了泥地當中,大概這也是反映蜀侯惲積冤難清要向北面的秦廷申訴吧,故而蜀人將北門改名為咸陽門,以紀念蜀侯惲之冤。蜀人還為蜀侯惲立祠,據說他的怨靈還能「興雲致雨」。不過,從這些神奇事迹背後,我所看到的還是蜀人與秦人之間的隔膜。
圖:古蜀國開明王朝的第一位首領鱉靈
大約在蜀人遷葬蜀侯惲之時,司馬錯已經離開了蜀地回到了秦廷,不過,關於蜀地動蕩的最後結局,我還是要交代一下,在周赧王三十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綰也因被疑謀反而被秦人所誅殺,此後蜀地不再置侯,完全歸於秦國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屬管理統治之下。但蜀侯綰還不是史見其名的最後一位開明氏王族成員,最後一位開明氏的君長,是安陽王泮,不過依越南人編的《大越史記全書》,此人出道時已經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為人已經是蜀侯綰的子輩或孫輩,絕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盧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輩)大約是沿著後來秦人所開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區,可能又被滇池地區的庄蹻滇國勢力所驅逐,又不得不沿著紅河繼續南下,最終到了今天越南河內附近的紅河平原地區,消滅了當地的土著小國文郎國,建立了「甌雒國」政權。
這一政權直到秦二世時期才被繼承了秦國南征軍武裝力量的趙佗所征服,安陽王也死於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論述》一書中,認為「安陽」之名,實為蜀國王室氏名「開明」之轉音,大抵上,安陽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輸精神吧!
※大漢王朝定海神針,旬月之間重鑄帝國統一,意義堪比美國南北戰爭
※韓國人與倭國人為何向東漢帝國稱臣?因為光武帝放過了一個仇人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