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輕坦的來路,是加法,還是減法?

新輕坦的來路,是加法,還是減法?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胡謅施佬】

對於中國陸軍來說,無論是高原裝甲突擊力量建設的需要,還是江南水網地區對於輕量級主戰坦克的需求,都讓中國軍隊在新時期有繼續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的需求,但是與上世紀60年代研製62式輕型坦克時不同,當代技術的發展,給新輕坦的研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讓這些可能性影響到了其技術選擇。

這也讓15式新輕坦在技術上沒有此前任何一款裝甲車輛的痕迹

研製62式的時候,當時中國的坦克裝甲車輛工業才剛剛建立,設計坦克的能力更是薄弱,在沒有接觸過幾款坦克裝甲車輛的情況下,參考仿製中的、技術比較先進的59坦克展開輕型坦克的設計毫無疑問是比較科學的選擇。這也就是62式在整體結構和許多子系統上都有一種「縮小版59」影子的原因。

雖說二者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縮小,但是這種如出一轍的味道很能說明問題

到了2000年以後研製新輕坦的時候,中國已經具備研製從空降戰車到主戰坦克在內不同噸位級別的裝甲車輛,而新輕坦要求的戰鬥全重(30-35噸)又差不多處於其中的中間狀態,這使得各種形式的技術路線理論上都可以運用到輕型坦克的研製中去。這無疑大大豐富了新輕坦在研製中的可選樣式,也讓新輕坦本身的技術選擇充滿了變數。

05式兩棲突擊車戰鬥全重已經到了28噸,其實也是一種中等重量的坦克了

在當代30噸級坦克領域(本來施佬想說輕型坦克領域,結果一查好幾個哥們都自稱是「中坦」,所以就按重量算了),好些個型號都可以歸類為由步兵戰車衍生而來的坦克殲擊車。CV90120就屬於比較極端的,基本就是在CV90步兵戰車的基礎上將整個車體後半段換成一個帶120毫米滑膛炮和火控系統的輕型炮塔,連整車的布置結構都沒有變化。

還有大大的尾門,說明自己步戰的身份

比較有誠意一些的,比如德國給阿根廷研製的TAM或者土耳其和印尼聯合研製的卡普蘭MT,前者是以「黃鼠狼1」步兵戰車的底盤作為基礎改進,後者則有著同系列的「卡普蘭」步兵戰車。這兩款裝備因為重量都已經超過了30噸,而且為了車輛性能的考慮,都將車輛布局改為炮塔中置、發動機後置的正常布局,但二者都有共同的局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硬傷」就是車輛防護性的基礎不足。

TAM雖然是上一代的裝備了,但也是步戰車改坦克的經典案例

卡普蘭MT則算是當代案例,也可以作為與新輕坦對照的極好樣本

步兵戰車本來作為一種相對主戰坦克低成本的裝備,本來在戰鬥全重上就要小上一圈,裝甲防護能力相對就不是很足,再加上步兵戰車為了保證足夠的空間以布置載員艙,車體高大也是正常情況(你不高大就會和BMP系列一樣每一個型號都被裝甲步兵罵個夠嗆),這就造成了步兵戰車底盤不可避免地走向「薄皮大餡」,雖然TAM或者卡普蘭MT的改進之後已經在構造上與坦克看齊了,但高大車體帶來的「薄皮大餡」還是免不了。TAM的正面裝甲很厚道的有大傾角的50毫米裝甲,理論上能擋住多數機關炮,卡普蘭MT的正面裝甲雖然也有加強,但也就是擋一擋25毫米鏈炮穿甲彈的檔次。

重量、成本和體積的三重要求下,步兵戰車怎麼樣都逃不脫餃子的命運

至於另一條技術線則是用主戰坦克的相關技術構造一款重量較輕的坦克(聽上去又回到了62式的研製思路上來),這其中有一款很典型的例子——日本的10式中戰車。雖然10式中戰車44噸的戰鬥全重已經完全和「輕」沒有關係了,但「懾於國土交通省的淫威」開發出來的10式坦克確實有著減重的考慮,只不過它減重的幅度要求沒有咱們那麼大。

某種程度上說,計劃取代74式坦克的10式也是日本的「新輕坦」——當然只是比90式輕

用戰鬥全重50噸以上級的坦克技術來設計一款30-35噸級的坦克,很常規的做法就是

「做減法」。比如整車減重嘛,6對大負重輪縮成6對小負重輪;大車體變成小車體;裝甲在滿足作戰要求的前提下進行部分削減;12缸的1500馬力發動機功率過剩了,砍成8缸的1000馬力發動機……當然火控這種涉及坦克身家性命的東西不能砍,先進的炮瞄鏡和車長周視鏡也都不好省,火力系統也不能削減太多……

不科學的說,T95E2這個造型就可算是M48基礎上的「輕坦」(當然實際上技術上是更加先進了的)

但是單純的減法也會有不小的問題,這其中突出的一點,就是坦克沒法縮到理想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96B就是這樣一種「縮」99A感覺的設計(當然96B的設計本身和99A縮小這件事情沒有任何關係):保留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機以及性能不差的火控系統(車長鏡什麼暫且不追究),動力、防護、車體尺寸相比99A都要小,戰鬥全重也小了。但是96B的戰鬥全重就和10式坦克相似,既沒有辦法達到在南方水網地區自由運用的水平,要完全滿足高原作戰性能也挺難辦。

96B這個相對的輕沒有解決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的提示就是:不能光做減法,有些東西,還要試著從小噸位產品上去做加法。因為新輕坦是一款30噸左右的裝備,這種「加法」的幅度和難度都不會特別劇烈,技術上的可行性也就相對較高。當然,這有可能又在某種程度上回到了從步兵戰車基礎上搞一款主戰坦克的思路上去,但正是這兩種思路在坦克研製上的交匯貫通,某種程度上才是一款30噸級坦克能夠把各項性能平衡好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防工業報告:美造船業衰退嚴重 恐影響大艦隊計劃
挪威海軍護衛艦被油船撞沉 此前剛參加完北約最大軍演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