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加封中嶽後,中嶽廟聲名遠揚
武則天加封中嶽後,中嶽廟聲名遠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名山第一(以下無時間的照片均取自錄像機)
中嶽廟與嵩陽書院相距不遠,坐相同方向的公交車,只有幾站的距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黃琉璃瓦蓋頂,斗拱雀替,雕琢華麗,正樓額大書「名山第一」的木製大門樓;門樓寬14米,為四柱三孔七樓廡殿式建築。
太室闕
第二座大門即太室闕,太室闕是石雕建築,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用長方形青石砌成,為太室祠神道。
三化門
第三重門為化三門,化三門有一種解釋來源於古典小說「封神演義」;道教祖師老子,在破通天教主的萬仙陣時,因久戰不下,便從口中哈出一道白氣化為三清,藉助三清威力戰勝通天教主,成功破陣。這便是「老子一氣化三清」。後來在道教活動的地方,都建有「化三」標記的不同建築。
中嶽廟內林木茂盛,古柏參天,真不愧為千年古祠。你用心遊走其中,一定會嗅到古人的氣息。
古木參天
門樓
中嶽廟始建於秦代(前221一前206年),初稱「太室祠」,是當地百姓祭祀嵩山山神的地方。上篇講過:漢武帝封禪後,下詔擴建太室祠,划出嵩高縣,免除一切雜役勞稅,專管祭祀山神。
其後廟址多次遷移,直至唐玄宗時才定址於黃蓋峰下,一直至今。
從武則天加封中嶽後,中嶽廟聲名遠揚。經唐宋兩朝的整修,中嶽廟規模宏大,達到鼎盛時期。
御書碑
古老之碑
在廟中有一塊嵩山地區最古老的石刻「中嶽嵩高靈廟之碑」。這是道教立碑之始,為歷代金石學家所推崇。此碑刻於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年)。
中嶽大殿
大殿中供奉的中嶽神,你知道是誰嗎?他就是周武王手下大將聞聘,在澠池關被商紂王守將張奎所殺(張奎後被姜子牙封為灶王)。武王登基後,與姜太公一起在封神台將聞聘封為「中嶽崇聖大帝」。
鎮廟鐵人
在崇聖門東側有四尊鐵人特別引人注目,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1064年)鑄造。鑄工精良,至今完好無損。鐵人身高三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高大威猛,是我國現存體形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鎮廟鐵人」。
據傳說:原來鐵人是八個,分立東西兩神庫四周。北宋未年金兵南侵,岳飛率岳家軍轉戰黃河兩岸。抗金浪潮席捲嵩山,中嶽廟的鐵人摩拳擦掌,誓死殺敵。並決定渡河,參加岳家軍。一天晚上他們來到黃河邊,誰知擺渡小船只能載四人,於是只好四人先過。待小船返回時,天己大亮。道主派人找到黃河岸邊,把沒來得及渡河的四個鐵人抬了回去。你看,至今立在東邊神庫周圍的四個鐵人還是一副怒目圓睜,壯志末酬的神態。
這四個鐵人的故事,難道不會給我們什麼啟示嗎?
鎮守神庫
※唐朝既是令人懷念的朝代,也是歷史上出太上皇最多的朝代
※明朝只出了一個情況特殊的「太上皇」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