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祭鬼何妨入煉持:鄭所南與其祭煉內法

祭鬼何妨入煉持:鄭所南與其祭煉內法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自號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原籍福建連江,宋亡後隱居平江(今江蘇蘇州)。

鄭思肖生於南宋末世,遭遇了國破家亡的巨大人生變故。作為一位由宋入元的遺民,真是欲哭無淚,復國無門,只能通過其獨立特行的行為方式來表達他志節和內心的憤懣。

其人其事極富傳奇色彩,頗耐人尋味。

所南畫的「無土無根」之蘭(資料圖)

因肖是趙(趙是宋的國姓)的構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

又在宋亡後自號『所南』,用『木穴國人』命名居室(木穴合寫為『宋』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鄭思肖擅畫蘭,宋亡後,所畫蘭均無土和根,因土地已淪喪於異族。無從紮根。

當時一些權貴向他索要畫蘭,尤靳不與。庸人孺子頗契其意者,則反與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脅以賦役取。

先生怒曰:「頭可斷,蘭不可畫!」他每逢歲時伏臘,望南野哭而再拜。

1

隱居求道著《太極祭煉法》

時局的不斷變壞,鄭所南自己作為一介書生,無能為力,只有通過文學藝術和隱逸於道釋之間,為自己提供一種合理的宣洩和滿足的途徑。

當宋朝滅亡已成定局,無法改變的時候,鄭思肖以字字血淚的書寫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心史》。

所南著該書畢,以鐵函封之,沉於吳門承天寺晉井中,至明崇禎年間方被人發現。

因此之故,自該書出井以後,明清以至民國,為其作序作跋者不絕如縷。

《心史》是鄭思肖孤憤忠君、奇氣偉節、特立獨行精神的嘔心瀝血之作(資料圖)

他將自己封閉起來,獨游于山水間,狂歌浩笑,告人以道。所南因見於當時社會上流行之祭煉法雜亂不堪、名目繁多,以至魚目混珠、真偽難辨,遂發心考鏡源流,更辨其得失,晚年寫下了關於道教科儀的《太極祭煉法》。

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亦評價道「得丹一陽之要者,莫詳於所南鄭先生《內法議略》深切著明,誠所謂發仙公未發之蘊也。……予嘗參討數派,莫善於斯。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說:「宋元間以民族氣節著稱的名士鄭思肖所南,撰有《太極祭煉內法議略》卷當作《內法》一卷,《議略》兩卷闡靈寶派度亡祭煉之術……

所南宣揚靈寶派祭煉之道,自是為超度抗元亡魂,以寄託他對故國的哀思。」

其中對所南之祭煉法作了簡要評述:「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議略》融攝內丹、雷法及儒釋之學更多。

道教學者劉仲宇先生所說「南宋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要算是保留下來的最為系統的宋代祭煉儀及理論文獻。」

2

死魂受煉,仙化成人——道教的鍊度儀式

教界歷來即把祭煉之源追溯至葛玄,葛玄也被後人稱為「祭煉教主」。雖如此,鍊度儀隨時代變遷而逐漸增添、刪減、變更,最終形成完整而成熟之科儀。

鍊度儀發展到南宋末年,已呈法出多門之態。

煉,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煉亡者靈魂;度,就是修齋行道,拔度幽魂(資料圖)

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儀略·卷中》說:「世之祭煉,自稱其法為仙公的派,符咒作用,各各不同,江湖汗漫,宗派多門,非可以千百數之」。

針對混亂狀態,鄭所南「採摭道門諸家祭煉之法,刪煩削偽,諄諄訓釋,聚而成編,以遺學者。」

鍊度科儀作為一種對高功法師有著甚高內修要求的儀式,南宋寧全真在《上清靈寶大法》中說到:「齋法莫難於鍊度,乃超凡入聖,脫胎換質之道。

得其理則水火交濟,陰屍穢質一時生神。不得其法,則依科讀誦,徒負幽冥,此高功第一事也」。

隨著唐宋內丹理論思想的成熟以及內丹術的繁榮和影響,道教科儀中對行法之士的內煉要求也進一步提高。這也許是所南在其「祭煉內法」加上「太極」兩字的。

《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圖與道教有關,這種關係主要體現在內丹、陰陽等思想觀念上。

兩儀指太極的陰、陽二儀(資料圖)

《太極祭煉內法·卷下》載:「外像以香爐為火,以水盂為水,及先焚寶籙,外更無他物,不要燈燭,方靜打坐,一更許,乃行持作用。純是以我一團精神,祭煉幽冥,豈獨鬼神得濟,我之精神亦豁然清爽。

鍊度科儀對高功法師的如此要求,正是建立在內煉方術高度成熟的基礎上。有此基礎,道教才會提出以人代神而鍊度亡魂的思想,才會產生這種通過高功內煉而度化鬼魂形神的科儀。

3

水火交煉之法是鍊度科儀的精髓。

鍊度科儀之「煉」,就是要求行法者以自身之真水與真火交煉亡魂之形神,使其形完質凈。首先要明白乃水煉與火煉的要義。

《太極祭煉內法》在闡釋水火鍊度之義時說:「水煉之曰水者,非水也,吾精之澤也。煉吾之精而生彼之精,故化之為水而煉之焉;火煉之曰火者,非火也,吾神之光也。

煉吾之神而生彼之神也,故化之為火而煉之焉。精亡神離,昔雖墮而為鬼,精生神全,今當升而生天。煉則度矣,不煉則不度也。故曰水火鍊度」。

鍊度就是要通過真水與真火的交煉,而達到使鬼魂亡離之精神聚合而生全,從而位登仙班。

鍊度儀要求行持之士運己身純陽之道炁,而點化純陰之鬼魂(資料圖)

其次要明水煉與火煉的順序。

《內法》卷中雲「天一生水,故先水煉,地二生火,故次火煉。」若顛倒水火之序,實於理不通。因經火煉之後,眾魂皆己化為嬰兒,

「膏潤光明,『神黑精采,變形更生」,只待受三飯九戒、宣寶篆而生天,無再受水煉之理。

最後,要明白水煉與火煉的後效。所南曰「祭煉不得火降水升造化,余皆末事。火降水升,真祭煉之要論。凡坎離交靖,水火既濟之後,造化皆上朝泥丸,幽魂得此造化,亦不容不生天。

未受水火鍊度之前,眾魂「全如晦夜之月,存魄暈而有障豁」,受水火鍊度之後,眾魂「如望夕之月,化魄暈而為光明」,只待授以三飯九戒,並藉寶篆之用,即時生天。

道教鍊度科儀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它包括了鍊度亡魂、施食、解冤釋結、召嘆孤魂、三皈九成等等,每種內容都與社會大眾有著緊密的關係。

鍊度儀之所以長盛不衰,正是因為它反映了社會各階層民眾的願望,起到了教化民眾、濟死利生的巨大作用。

鄭所南對於鍊度儀的規範和統一,至今仍具有較大的影響。

清代婁近垣真人增訂考核的《太極靈寶祭煉科儀》,仍然沿用所南所撰集的內煉方法,大致上仍然保存著宋代的風貌。

鍊度科儀在南宋定型併流傳至今,其壇場設置則與古鍊度儀大致相同,作法和作用也一仍其舊。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羅天大醮:一種難以「戲說」的文化
「玉」與「道」有怎樣的關係?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