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評基因編輯:這種打引號的彎道超車不能要!
相關新聞:
涉事醫院回應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沒做過此項目
實探南科大辦公室:賀建奎很少在這裡做實驗
和美倫理委員會前成員:基因編輯嬰兒申請書籤名偽造
賀建奎談基因編輯嬰兒:為了患者幸福,他願意受指責
南科大聲明:基因編輯項目是賀建奎停薪留職期間參與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對涉事醫院進行調查
廣東衛健委:對基因編輯事件已展開調查 及時公布結果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科研倫理的高壓線不容碰觸
學界震驚!專家集體聲討基因編輯嬰兒的行為
國家衛健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要求廣東調查核實
賀建奎團隊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將於本周三公開數據
深圳科創委回應「資助基因編輯嬰兒項目」:不屬實
「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 廣東啟動倫理問題調查
復盤賀建奎的人生軌跡:是誰給了他勇氣
賀建奎團隊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將於本周三公開數據
賀建奎談基因編輯嬰兒:為了患者幸福,他願意受指責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央視網消息:從「換頭術」到「基因編輯嬰兒」,科研工作者到底丟失了什麼?不論是受試者還是旁觀者,該如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所謂的「彎道超車」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思考?
臨近世界艾滋病日,2018年11月26日,一條應景的新聞引爆網路——一對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件事最先不是出現在專業學術期刊上,而是通過自媒體、網路平台……毫無防備地進入到公眾視野。雖然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和細節還有待進一步證實,但大量的質疑聲已指向了事件背後的倫理問題。相比2017年底的「換頭術」新聞,媒體和公眾貌似有了些許「免疫」。
科學的前沿不應是倫理的邊緣
無獨有偶,就在一年前的2017年11月,一個被稱為世界第一例的「手術」——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完成,手術是在一具遺體上進行的,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手術人員將這項手術命名為「異體頭身重建術」。當時,「換頭術」引發了廣泛的倫理爭議。有專家指出,這在道德和倫理層面帶來諸多問題,從法律角度也找不到相應依據。
「彎道超車是打了引號的。在國外,人家不是跑不快,而是到這個拐彎處,就應該慢下來。」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張新慶說,2013年,關於基因編輯的相關研究,包括臨床研究,已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的熱點。但是,直到2015年,相關研究成果都未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所採納,主因就在其複雜的倫理問題上。
張新慶說,針對人體的生殖細胞系基因編輯的臨床前研究可以得到倫理辯護,但要在嚴格遵循技術標準和倫理規範的前提下慎重開展。國家應積極鼓勵進行人組織的體外研究和包括靈長類或猿類在內的非人、動物的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以獲得該技術安全和有效的證據。而涉及後代的胚胎基因編輯臨床前研究,機構倫理委員會要認真審查並向區域倫理審查委員會報備。
醫學人文是醫學的另一隻翅膀
醫學是有溫度的。「醫學技術和醫學人文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這句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常說的。他認為,醫學人文是醫學的另一隻翅膀,是驅動整個醫學向前健康發展的一個驅動力。
一直以來,我國將培養和注重人文精神與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同步強調,共同推進。在醫學生的教育培養、醫療管理以及臨床醫療服務模式上都進行了有益探索。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一部分人逐漸陷入到技術至上主義的泥潭:由過去更多地關心病人,而將目光轉向過多地關心病人的生理學指標;由對病人心理的關注,逐漸轉移到了對診療設備的重視。這使醫學和人文之間原本應有的關係發生轉向。
究其深層次原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此前關於醫學人文發展的發言中指出,從需求側來看,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呈現更高質量、多樣化的要求。人們從單純治療疾病、延長生命到提高生命質量延伸。從供給側來看,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分科不斷地細化,使得專業化水平提高的同時,也造成了整體觀和人文關懷的缺失。所以,需要對醫學的目的、需求、方向和模式等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
「醫學倫理問題」事件如何避免?
有相關報道顯示,事件當事人賀建奎副教授發布視頻稱,把孩子叫做「定製寶寶」是錯誤的,這對有遺傳疾病的父母來說是一種詆毀,這是在試圖製造恐懼和厭惡的情緒。他進一步表示,相信倫理會站在他們這一邊(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顯而易見,賀建奎副教授的策略是訴諸未來。
關於未來,我們已知的答案是不確定。「換頭術」、基因編輯等事件存在的倫理問題的核心,是讓未來變得更加不確定。
如何規避?「應該建立完善倫理委員會的後期追責機制,這樣的項目被通過應追究倫理委員會的責任。」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張新慶認為,要加強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完善醫學科研倫理治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對於違反倫理規範的科研人員和機構依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加以公開道德譴責。
溫州醫科大學講師、浙江嘉瑞成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方耀博士認為,這不僅是倫理問題,還涉及法律問題。「《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沒有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衛計委2016年發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有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只能處罰醫生和醫療機構,對於高校教師卻鞭長莫及。」
此外,專家表示,需要進一步加強科研人員、倫理委員會委員和社會公眾的科研倫理知識和倫理分析論證方面的教育培訓,提高科研人員的倫理素養,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維護科學良好形象。以人文的精神、科學的態度來加強醫學本質的研究,在解除病痛、延長生命、提高質量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和結合點。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