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個多月的奔襲,它著陸火星!還做了場「直播」
原標題:經過6個多月的奔襲,它著陸火星!還做了場「直播」
當地時間11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火星發射的「洞察」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著陸,將首次對火星內部結構進行勘察。
「洞察」 號成功著陸 將開啟勘察火星任務
美國當地時間11月26日14時50分許,「洞察」 號以每小時約2.1萬公里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層,2分鐘後時速降至約每小時1600公里。在距離火星表面約16公里的高空,「洞察」號頂部的巨大超音速降落傘打開,進一步減速。隨後底部的隔熱罩分離,「洞察」號的三條腿展開並鎖定,同時雷達系統啟動,測量探測器的高度和下降速度。
在離火星地面約一公里的高度,12部火箭發動機開機完成最後的減速和著陸過程。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3時52分59秒,「洞察」 號在火星艾利希平原軟著陸成功。
科學家介紹,由於「洞察」 號著陸激起了大量的煙塵,它的太陽能電池板還需要等待幾個小時以後才能正常工作。屆時,「洞察」 號將正式開始對火星的勘察任務。
△這是「洞察」號降落到火星後,透過布滿揚塵的鏡頭蓋拍攝的第一幅照片。
著陸過程以「直播」的方式被看到
今年5月5日,「洞察」 號發射升空。經過半年的時間,飛行了約4.8億公里,到達火星。
△兩顆立方體小衛星實時把洞察號降落的信息傳回地球。
「洞察」 號著陸前釋放出了兩個立方體微型衛星。這兩顆小衛星被稱為「火星立方體一號」(Mars Cube One),用於驗證立方體小衛星在深空的導航和持久能力,還能實時把「洞察」號降落火星過程中的信號接力傳回地球。通過它們,人們在地球上以近乎直播的方式觀察到了「洞察」 號的著陸過程。
△視頻:「洞察」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
「洞察」號降落選址有講究
由於「洞察」號是考察火星全球物理狀態的探測器,因此與以往的探測器選址的思路不同,只需考慮有利於探測器工作的區域即可。
首先,要保證降落區域有充足的陽光照射,這樣才能有充足的電能驅動探測儀器;
其次,要保證降落區域地形足夠平坦和地層相對疏鬆。
△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的分布情況。紅色代表地勢高,藍色代表地勢低。
經過4年多的考察,科學家篩選出了4個降落備選區域,這些區域都位於火星北緯3度到5度之間的赤道附近。
2017年3月,來自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洞察」號最終選定的降落地點位於火星艾利希平原(Elysium Planitia),北緯4.5度東經135.9度,距離「好奇」號火星車以北600公里。
攜帶的三大儀器 探測火星內部結構
此次「洞察」號執行的任務被稱為「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勘探「,英文縮寫是InSight。「洞察」號與「好奇」號漫遊車不同,並不會四處漫遊,而是停留於著陸地點進行探索。
作為首個研究火星內部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將利用高靈敏度火震儀,給火星「把脈」。通過監測火星地面精確到原子級別的震動,幫助科學家勾勒出火星內部結構的演化歷程。
「洞察」號還將向火星內部探入一個「溫度計」,即熱流探頭,以便探測火星內部溫度的變化情況,了解熱量在火星內部的流動方式,以及熱量對火星地質結構的影響。
此外,它還攜帶了「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可以通過火星與地球間的無線電傳輸,來評估火星繞軸旋轉產生的擾動,用以提供火星內核大小的線索。
26 萬中國人的名字飛上火星
在發射前,NASA通過網路從世界各地收集到了240多萬人的名字(其中,中國有26萬人參與),隨後,NASA工程師利用電子束將所有人的名字寫在了硅質微薄片上。薄片只有0.8平方厘米,字母的寬度僅為頭髮絲寬度的千分之一。
這些名字最終和「洞察」號一起,將永久留存在火星上。
NEWS MORE
洞察號登陸火星有多難?必須闖過恐怖7分鐘↓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騰訊科技
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編輯/李嘉歡
覺得不錯請點贊!
※這真是彪悍的人生!還「組團」來的......
※5000小時!他是我軍殲擊機安全飛行時長第一人!
TAG: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