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民間為何總是談蠱色變,蠱到底有多可怕?是怎麼回事

民間為何總是談蠱色變,蠱到底有多可怕?是怎麼回事

苗族,其實是一個統稱,裡面的分支很多,最基本有生苗,熟苗。

生苗,是指未被漢化的,一直生長在苗寨里,幾乎與世隔絕的苗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他們彪悍,血性,義氣,能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家園,至今不與外族通婚。只有極少數的入贅郎。

熟苗,是指被漢化了的苗人,除了還保留著自己的服裝,自己的飾物,其它的幾乎與漢人相同了,

苗人分族分的細,也分成峒,有族長,峒長之分。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是蠱苗。也是後人一直傳說的,下蠱。

通常只有蠱苗一族,才精通蠱的運用。蠱族的族長,也沒有誰敢得罪,蠱族的苗女,最好也不要亂惹。她們熱情似火,如果你不想玩真的,就不要動情。

巫蠱之禍,自西漢起延續幾千年,屢禁不止,直至如今。而巫蠱降頭茅山之術,甚至在東南亞、港台各地也繁榮昌盛,流派紛起。

只要是聽聞過蠱的人,都是談蠱色變。蠱的身上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

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

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傳說中製造毒蠱的方法,一般是將多種帶有劇毒的毒蟲如蛇蠍、蜥蜴等放進同一器物內,使其互相嚙食、殘殺,最後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蟲便是蠱。

蠱的種類極多,影響較大的有蛇蠱、犬蠱、貓鬼蠱、蠍蠱、蛤蟆蠱、蟲蠱、飛蠱等。

雖然蠱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來,蠱就被認為是能飛游、變幻、發光,像鬼怪一樣來去無蹤的神秘之物。

造蠱者可用法術遙控蠱蟲給施術對象帶來各種疾病甚至將其害死。對於毒蠱致病的法術,古人深信不疑,

宋仁宗於慶曆八年(1048年)曾頒行介紹治蠱方法的《慶曆善治方》一書,就連《諸病而侯論》、《千金方》、《本草綱目》等醫書中都有對中蠱癥狀的細緻分析和治療的醫方。

有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臟不適、腸鳴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著了蠱。

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

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蠱主)進攻,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放蠱時,蠱主在意念中說:「去向某人找吃去,不要盡纏我!」蠱就會自動地去找那個人。

或者在幾十米開外,手指頭暗暗一彈,蠱就會飛向那人。甚至有人說蠱看中了誰,即愛上了誰,就叫它的主人放蠱給誰。不然,蠱就要它主人的命。

因此苗族人「談蠱色變」 。尤其是在婚姻上最忌諱。兒女要開親的話,雙方父母都要暗地裡對對方進行嚴格審查(俗稱「清針線」),看其家庭及親戚乾淨與否,即有沒有蠱。如果發現對方有不幹凈的嫌疑,就借口婉言拒絕,因此造成不少婚嫁上的悲劇。有些青年婦女,被人懷疑有蠱,只能嫁給有缺陷的或家境貧寒的男子;有的青年婦女甚至為此自殺。

由於害怕與有蠱人家結親,造成有的苗族地區基本上單線開親,在自己的親戚之間相互開親,導致血親越來越近,人的素質越來越低下。

鑒於蠱術陋俗對苗族社會的嚴重危害,許多苗族學者感到對蠱的迷信到了非剷除不可的地步,大聲疾呼,呼籲移風易俗,革除陋俗。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在苗族地區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小,最終將慢慢的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正 的精彩文章:

永安一女子為「網戀」男友借貸還債,結果其親友非法討債被刑拘!

TAG:上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