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文章標題確實看起來有那麼一點偏激,作為早晚也要為人母親的喜閱君,今天和所有家長探討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到底該怎樣去教育和培養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我們愛情的結晶,也是我們家庭的延續。未來的Ta將會成為社會一個怎樣的存在呢?當Ta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註定要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地球上融入群居生活,我們都沒法容許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多餘的存在。

生小孩這個命題是自人類出現開始便有,從最早的天生天養,到現今生活優越的優生優育。現在很多年輕夫妻,生小孩前確實都會規劃,但大部分規劃都是從金錢角度去思考。

據很多報道說養大一個小孩需要幾百萬資金,我們有沒有這個費用去撫養?大部分父母沒有對孩子的培育進行一個全面的規劃,只是到了該生小孩的時間點了,不生娃別人怎麼看你啊?!

帶著這個思想的家庭不在少數,還有現在二胎時代,大家都覺得養兒防老,多生一個勞動力也不錯,但現在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你心中的未來勞動力還是可以自然生長嗎?

顯然不能,如果孩子需要的只是養大成人,那可能長大後不一定能如你所願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現在孩子很多需要貴養,需要更多的陪護、培育、人生規劃......父母們既然選擇讓孩子來到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美好世界,那麼請一定要好好做好他的教育計劃,如果沒有任何想法的,我建議你考慮清楚再生。

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是競爭,不要因為他還小,就放任其自由長大,孩子小時候的學習能力特別快的,周圍的一切環境都會影響他的人格形成,他會通過一切的外部感知去模仿和學習,一旦Ta看到一些暴力行為、不文明行為、不好的習慣行為......

自然會形成一個後期難以改變的陋習,因為這些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判斷,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習能力也是有區別的,模仿是學習的開始。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家長當然會有這樣的說法:我們不會教孩子,教育問題交給老師就好啊,我花最貴的學費送去最好的早教中心、幼兒園、貴族小學,肯定能回收一個優質小孩。大哥,你以為你在投資啊?把豬苗交給農戶,一年後回收大肥豬嗎?

每個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就是家長,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啟蒙老師,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幼兒園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孩子,這肯定是自小的家庭教育問題。

有一些孩子家庭條件不算好,也沒有去過早教中心,但是家長自小優教,也會出很多品學兼優的人才;有些富豪的小孩,上了最貴的學校,出來也只會開著法拉利去醉酒飆車。所以,小孩自小開始,就要在家長的規劃里,形成優質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健康的人生觀(當然Ta並不知道啥叫人生觀)。

誠然,本身每一對父母都不可能什麼都會,例如我們也不太懂英語,因此選擇逃避對孩子英語教育的責任。我們可以是不太懂英語的家長,但我們一定要做懂培育的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為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做好孩子教育的領路人!

邊有個閨蜜,她的兒子快四歲了,本來快要上幼兒園了。前天開始上的時候,老公卻不想讓他上幼兒園,說幼兒園的教育會扼殺孩子的快樂!他說要自己教。與老公教育觀念不同,讓她快要崩潰了!

還有一個男性朋友,他自小在農村長大,小時候沒有父母陪伴,但自己卻努力地完成了博士後的課程,女兒出生後,他就用當年自己的經歷代入孩子教育上,他認為把女兒放在農村老家就行了,遠離都市煩囂,沒有Ipad、沒有電視機,反正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當年的環境來打造一個同樣的學習氛圍,還好他當年就讀的鄉村小學已經消失了,否則他老婆應該哭死在洗手間。

子女教育方面,理念是否一致,在一個家庭中的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育觀念不一致,各執一詞,各行其是,紊亂不堪,那孩子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甚至人格分裂,或虛偽、或抑鬱、或叛逆。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判斷家庭關係與婚姻質量的重要標準。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更細分的話題——在家上學。

從身邊的案例看,不成熟的家庭學習模式當然存在著不小的風險。「為什麼要上學」背後的經濟分析表明:現代社會是一個分工越來越細緻的社會,這意味著,每個人只需在自己的事業上,投注主要精力,便可獲得生活所需的一切。

衣服是別人做的;房子是別人建的;餐館遍地都是,外賣可以直送到家門口;

出門有各種交通工具;帶孩子可以請保姆;上學有專門的學校和老師負責……

這是現代社會進步和繁榮的根本原因之一。

關於衣食住行的社會分工和服務,都是基於自由原則的,你可以自由選擇,服務也可以自由提供——沒有人規定服裝廠必須把衣服做成什麼樣式、餐館必須用哪一個菜式、哪一種料理。

很多孩子在學校里受到嚴厲管制、感到不快樂、個性受到壓抑……都是從這個問題上生髮出來的。已經有很多家庭選擇「在家上學」如果一個家長,不從事教育研究,可能不會關心到這些層面。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而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研報告顯示:

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不在學校上學,選擇「在家上學」。家庭選擇在家上學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

  • 「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54.19%)
  • 「學校教學進度過慢」(9.50%)
  • 「孩子在學校沒有得到充分尊重」(7.26%)
  • 「孩子厭倦學校生活」(6.07%)
  • 「宗教信仰的原因」(5.59%)

實際上,政府強制教育是一個全球現象,「在家上學」也是一個全球現象。我們就拿美國舉例,1986年,美國估計約有20萬的孩子在家學習,現已發展到約200萬,即25個適齡學生中就有一個在家學習。在英國,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帶出學校,目前已有多達14萬的中、小學生在家裡接受教育。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大家可能最擔心的是孩子脫離集體,難以融入社會的問題方面,研究也顯示其實不用太擔心。在接受家庭教育的成人當中,有71%參與社區服務活動,88%加入某一社會組織。而年齡相仿的普通民眾,在這兩項上的參與比例分別為37%和50%。

「孩子不到學校上學,那怎麼行?」就是這樣一種偏見。讓孩子「在家上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有人讓孩子「在家上學」,於是我也讓孩子「在家上學」,當然也是一種思維誤區。

從已有的成功例子來看,「在家上學」要達到較好的效果,需要具備這些條件:首先,夫妻一方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其次,家庭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旅行、外出參加活動、購置圖書和社會實踐都必不可少。這些都需要經濟支持。而且,經濟基礎較好,可以省去更多的家庭紛爭、煩惱,不至於影響孩子。

最後,如果讓孩子「在家上學」,需要家長具有匹配的教育觀念,這些觀念包括但不限於:

  • 1.家庭和婚姻高於教育。健康家庭是健康教育的基石。
  • 2.在家上學,兒童不是生活的中心,而是整個家庭,每個成員都是中心。
  • 3.在家上學,成就一個健康的家庭,而不是分裂家庭。所以父母雙方意見要互相包容。
  • 4.在家上學,不是把孩子圈養在家裡,而是開放教育,散養在家庭和周圍。

而且父母還應該不斷學習,和更新教育觀念,為孩子尋找更多教育資源。但,這個過程也是開創性的,充滿幸福和快樂的。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幼年時期的心理、人格健全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獲取幸福的能力。那些從小被父母忽視了內心、被束縛了自我的孩子,即使成績優秀,考上名校,他們的心理人格卻沒有那麼健全,以致於一旦瘋狂起來讓人大跌眼鏡。

羅軍刺殺老師案、北大學生弒母案、馬加爵殺人案、美女留學生自殺等事件都在拷問我們的父母,拷問我們的教育:「忽視了精神內在的優秀,過分關注成績和成功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多大的災難?」

UC大數據在2017年5月的《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指出:


80後媽媽成為最焦慮的人群。放眼望去,其實許多人都是焦慮的父母。一旦內心焦慮,他們的眼光往往聚焦在那些令他們焦慮的目標上,教育、薪酬、家務等等,更不會平心靜氣地來觀察和體會孩子的內心。

不要因你的焦慮、著急,讓孩子活得不單純、不快樂,不像個孩子。一個人對待孩子的態度,體現了他的人生態度。當父母真正懂得尊重孩子、跟孩子進行精神交流,以朋友的方式相處的時候,孩子才會健康地成長。

喜閱君覺得當代中國教育就是個大篩子,只能按已有能力對孩子進行篩選分類。比起知識堆疊,覺得自主自律創新有序等能力的培養,興趣特長的發掘培養,健康向上的三觀的建立這些更能使得孩子獲得幸福人生。不談中外教育差異,但父母們現在應該關心在現存環境下該如何做。在先行教育無法依靠的現今,身為父母要如何完成這些。

應試教育側重事實判斷、父母強行給孩子灌入思想、獨立人格、活的很迷茫、擔心別人的眼光、時刻思考如何反駁別人覺得自己行為不好……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中國為什麼只有早教班,卻沒有培養如何做父母的課程?感覺真正該學習的應該是父母,中國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代表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一個3歲的孩子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環境的影響。

中國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馬上把孩子扶起來。中國人關愛關注的情感比較多,所以感情也比較深厚,而西方人士更多的則是對孩子什麼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親情關係相對來說比較淡漠一些,這是比較大的差異。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下一代,值得所有人反思

因此中國的孩子往往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比較缺乏思維的獨立性,在小時候的培養就能看得出來,中國人不太敢標新立異做什麼出格事情,而西方的教育出來的人則天馬行空,崇尚個性,思維相對獨立性強。

群體觀念與個人獨立的強烈對比,但是近20年來,這種現象已經慢慢地消除了這些影響,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渠道的更加豐富,即使身在鄉村也能走出國門,吸收各種思想,各種教育理念相互碰撞,中西方在教育這個問題彼此互相吸收,應該來說這是讓我們感到驚喜的。

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家上學」還是找最好的學校,擺在父母面前的統一問題就是如何從一開始做好一個對孩子教育有幫助的家長。

來源:喜閱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最優秀的原生家庭都有這些特質
孩子的七個自尊底線,爸爸媽媽要懂得尊重!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