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親自寫書辯解:我是籍貫東北的戎狄之人但卻絕對不是外國人

雍正親自寫書辯解:我是籍貫東北的戎狄之人但卻絕對不是外國人

出現了問題之後,是解決問題,還是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雍正和乾隆的做法截然相反。比如在曾靜張熙一案中,雍正組織編寫了《大義覺迷錄》,向天下百姓進行解釋,而乾隆一上任,就解決掉了曾靜張熙,一把火把他老爹辛苦編寫的《大義覺迷錄》燒掉了。但是乾隆忘了:再大的火也不可能燒盡天下之書,《大義覺迷錄》還是流傳了下來。細看《大義覺迷錄》就會發現,雍正的見識確實要比乾隆高上好幾倍,在解釋華夷之分的時候,雍正明確表示:我就是籍貫東北的夷狄之人,但我們更是中國人而絕對不是外國人!

曾靜在《新知錄》里提出:「夷狄侵犯凌辱中原,聖賢必然對他們進行誅戮討伐,對於夷狄,只有砍殺,不需要講道理。」這句話被雍正抓住了破綻:「要按你的說法,舜和周文王也是夷狄,也要砍殺了?」

雍正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來自東北(這東北有另外一個名字,不讓提),那是我們的籍貫,就想中原人籍貫也分河南河北一樣,稱呼我們為夷狄,也不是什麼大錯和侮辱,因為按照上古說法,舜是東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但他們都被尊為聖人,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還接受了楚昭王的聘請呢,按照春秋的劃分,楚國也是蠻夷、秦始皇也是西戎!」

雍正這話還真沒說錯,楚國國君熊渠就曾公開宣稱:「我蠻夷也。」但是我們不能說屈原也是夷狄,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就沒法兒吃粽子了。跟曾經自稱蠻夷的楚國一樣,清朝的祖先其實也是大明治下子民,比如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就是大明萬曆年間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也是建州左衛將領,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官居建州右衛都督(是不是都指揮使的別稱?),說起來都是明軍高級將領,也是大明邊關守將。

大家都知道,雍正是很喜歡穿漢服的,不但穿,而且還讓人給他畫漢服像,如果當年有朋友圈,那他也是要美顏之後群發的——他從來就沒拿自己當外人:籍貫不同而已,我家祖祖輩輩都是中國人。

這時候我們就要深究一下為什麼滿清一直會招致很多抵觸了,其實關鍵原因就是四個字:「剃髮易服」。元朝的時候,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你愛穿啥穿啥,而隋朝的開國皇帝原本叫普六茹堅,李淵的爺爺李虎原本叫大野虎,他們都來自鮮卑西魏八柱國家族,李淵的家族再往上倒,就會追溯到西涼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為先祖)。只不過楊李兩家在入主中原之後,第一時間恢復了漢姓,並且入鄉隨俗,尊崇儒家正統思想,李世民更是跟道家創始人李耳攀上了親戚。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八旗入關後不搞什麼「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剃髮易服」,而是「蓄髮易服」,也都束髮包巾,並且峨冠博帶效法漢官威儀,還會激起民變嗎?別的不說,揚州嘉定的老百姓,要是沒有「剃髮易服令」,也不會奮起反抗的——當時清朝任命的官員已經做到第二任了:第一任入鄉隨俗相安無事,第二任漢官力推剃髮易服,結果血流成河。

筆者這麼寫,沒有替清軍暴行辯護的意思,我們只是在討論一種可能:如果沒有剃髮易服,那麼清朝還會那麼招人反感嗎?筆者總是以為,清朝的補褂朝珠頂戴花翎,應該送給林正英去當電影道具,至於官服民服,還是選擇比較有內涵的漢服——所謂的大清律就是大明律換了一個字,多爾袞為什麼非要搞什麼腦抽的「剃髮易服」?也許這話要問孫之獬們了。最後請問讀者諸君:如果清朝不搞剃髮易服,您還會對他們心生厭惡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古代地位第二顯赫的女人 生了四帝二王二皇后 死後無人為之戴孝
梁山招安的受益者之一:坑了整個小集團卻有希望成為第二個高俅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