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九州大學全球首次在室溫下使納米多孔材料實現高度核極化

日本九州大學全球首次在室溫下使納米多孔材料實現高度核極化

通過根據電磁波的吸收和發射觀測原子的微小磁鐵——核自旋的動作,能夠非破壞性地分析分子的結構和運動性。該技術在化學領域作為核磁共振(NMR)光譜法、在醫療現場作為磁共振成像法(MRI)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不過,這些方法的靈敏度與其他分析法相比非常低,例如MRI主要用於對體內大量存在的水分子1H核進行成像。




靈敏度低的原因是核自旋的極化率比較低,提高極化率的技術為動態核極化(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DNP)法。尤其是 Triplet-DNP 法,該方法能對特定的分子(極化源)進行光激發,將三重態電子中出現的較大極化轉移至核的極化中,可在室溫下大幅提高核自旋的極化率,近年來備受關注。不過,以往的 Triplet-DNP 法只能在有機晶體或玻璃中進行,前者難以放入想提高靈敏度的生物分子,後者難以在室溫下積累極化,在高靈敏度MRI上的應用受到限制。



此次,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發小組與理化學研究所通過共同研究,對納米多孔材料實施了核極化,利用納米多孔材料能在室溫下對生物分子進行高靈敏度的 MRI 觀測。多孔材料採用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多孔金屬絡合物(MOF),通過Triplet-DNP 法,成功在室溫下使MOF骨架的1H核實現了高度極化。




為延長極化保持的時間,在部分實施了重氫化的 MOF 中導入新設計的極化源(並五苯衍生物),針對得到的複合體,通過光照射形成了電子自旋極化,然後通過微波照射將極化轉移至1H核。經過 Triplet-DNP 處理後確認,複合體的NMR 信號強度明顯增強,MOF 骨架的 1H 核被高度極化約50倍。



這項研究首次證實可利用 Triplet-DNP 法使 MOF 實現高度極化,根據構成分子和金屬離子種類的不同,MOF 能輕鬆控制細孔的大小和表面特性,因此,今後能使各種生物分子在細孔內實現高度極化,有望開發出實現高靈敏度 MRI 觀測的系統。




相關研究成果於2018年11月8日在線發布在美國化學學會的國際學術雜誌《美國化學會志》上。


圖1:1H核自旋的(a)能級圖以及(b)磁共振(NMR)與緩和



圖2:1H核自旋的極化率與檢測靈敏度之間的關係


圖3:光激發三重態電子的生成與次能級之間的電子自旋極化


圖4:多孔金屬絡合物的形成




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伊藤忠投資奇點汽車,看好中國EV市場商機
大阪大學等查明停止肺癌抗PD-1抗體治療後持續作用的部分機理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