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其實在以前,詞的地位是遠遠不及詩的,但是後人卻逐漸發現了宋詞所具有的魅力,於是便把它和唐詩列到一起了。
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乍一看,是很通俗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是說:一個人在他年少的時候,是不會懂得什麼是愁的,還經常喜歡登上高處,目的何在呢?就是為了寫出新詞來,以此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愁,但是這愁卻不算真正的愁。等到他經歷了很多生活磨難的時候,卻又不想再說自己心中的愁了,這時候卻在誇秋天涼爽。
整首詞通過詞人回顧自己年少時的不知愁,來襯托出現在深刻領會到了愁的滋味,卻又說不出來又寫不出來,一共寫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思想變化。
在詞的上篇說,在少年時代思想很是單純,因為沒有經歷過太多苦楚,所以總是喜歡遊玩,喜歡登上高處,就像別人抒發愁苦那般寫出一首看似有愁的詞,其實是沒有愁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到了下篇突然筆鋒一轉,寫出經歷了太多滄桑、嘗盡了悲苦的滋味,自己思想的變化。用「識盡愁滋味」這五個字總括了詞人半生的全部經歷,他積极參加抗金鬥爭,向自己的主公全力進諫要恢復中原。但這些事並沒有受到朝廷的重視,反而被那些想要投降的人加以謀害和打擊。
這個時候,詞人內心是有很多愁的,他確實是想和別人傾訴一下自己的愁,以此來得到他們的同情。但是詞人一想到朝堂里的黑暗,投降的人掌握著大多數政權,便覺得自己說出來也不過是於事無補,也沒有必要再說了。「欲說還休」這四個字就深刻地反映出此時詞人的心裡十分矛盾,也很痛苦。
大家應該注意到的是,「欲說還休」這四個字重複地出現,詞人是在用迭句來渲染自己心中有苦卻沒有地方訴苦,讓每一個讀這首詞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詞人一直在為國事操勞。詞的最後一句表明了詞人心中的無可奈何,只能不談那些讓人傷心的話了。
大家在讀完這首詞後,是不是感覺自己也在為辛棄疾而感到憂愁呢?
※1999年專家挖掘錫蘭王子墓,揭開一個「普通人」隱藏500年的秘密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