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金牌》講述了一個名叫塔潘·達斯的領隊,歷盡千辛帶領印度國家曲棍球隊,在1948年夏季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故事,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首先得聊聊印度曲棍球。

眾所周知,印度並不是一個體育大國,近三十年來他們一共在奧運會上只拿到了1塊金牌、4枚銀牌、8塊銅牌,這與其龐大的人口和矚目的經濟發展是十分不相稱的。

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數目眾多的吃素人口、國家對體育產業投入的不足,這兩點在阿米爾·汗的賣座熱片《摔跤吧!爸爸》里都提到過了。

還有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印度全民都痴迷板球。

據說,印度有7億半的人口一年至少打4次板球,有高達85%的人關注板球賽事。板球是印度當之無愧的國球,印度板球隊也是世界一流強隊,可惜板球不是奧運項目,而印度對板球的過度關注,也阻礙了其它體育項目的發展。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印度曲棍球曾統治世界很多年。

從1928到1956年,印度男子曲棍球隊曾連續6次獲得奧運會金牌,隨後又在1964年和1980年兩屆奧運會上奪冠,堪稱王者之師。

其中,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奪冠的印度男子曲棍球隊,甚至被譽為「神一般的存在」。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因此,在片中當印度曲棍球明星運動員下車時,一旁有德國女球迷尖叫,應該不是印度人的意淫。

如今,印度曲棍球隊已經沒落了,再結合印度在其他體育項目上的乏善可陳,你能想像曲棍球在印度人心中會處於一種如何微妙的位置。

體育比賽一直都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好載體,在印度社會民族自豪感爆棚的當下,選擇拍攝曲棍球的往日輝煌戰績,就和中國人回顧大唐盛世,差不多的意思了,你懂我也懂。

故事是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講起,當時印度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正在積極尋求獨立,希特勒卻發表了不支持此舉的演講,惹得印度人民群情奮起。

比賽場成了最好的宣洩之地。

印度在決賽中遭遇了東道主德國隊,顯然印度人可以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並從某種程度上報復一下德國。

在一場異常激烈的比賽過後,印度板球隊如願奪冠!就當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出一口惡氣時,猛然意識到印度尚未獨立,自己代表的依然是殖民國英國。

空曠的賽場上,「神一般的存在」的印度曲棍球隊,只能站在英國人的國旗之下唱國歌,這種滋味真是難受極了!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主角塔潘·達斯作為領隊,親歷了這一切。

這段經歷不僅激發了他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尊,更讓他意識到,印度人必須以獨立的身份贏得一枚金牌,尤其是要在獨立後的第一屆奧運會贏得金牌,因為這證明了,沒有英國人,印度人也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國家,反之則......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這一心愿直到1948年——印度獨立後第二年——才得以實現。這期間,印度經歷了著名的「印巴分治」。

導演Reema Kagti說,影片不僅僅是要重現1948年的這場勝利,還要著重描述印度歷史中這關鍵的12年。

而個人認為,影片始終是圍繞著曲棍球隊在展開,歷史部分只是浮光掠影罷了,但它卻給了整個故事一個非常好的命題——團結。

印度獨立前夕,塔潘·達斯在說服高層組建國家曲棍球隊後,事情進行的很順利,眼看著已經成隊,「印巴分治」卻導致許多穆斯林隊員離開,去了巴基斯坦,球隊瞬間分崩離析。

影片沒有過多描述「印巴分治」中發生的慘烈悲劇,而是強調了這種分裂對印度實力上的削弱,而這恰如其分地映射在了塔潘·達斯的球隊上,它從一個世界一流強隊變成了幾乎無法出戰的殘餘部隊。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企圖坐收漁翁之利的英國人

這件事告訴人們:若不團結,便是虛弱。

事實上,印巴分治得以實施,關鍵不在於英國人有多壞,而在於印度內部的不合,讓別人鑽了空子。

隨後的故事,便一直圍繞著「團結」二字展開。

重新組建的隊伍中,隊員只知道自個兒訓練,卻不懂團隊戰術,效率低下;嫉妒塔潘·達斯才能的官員使壞,導致他失去帶隊權並取代其位,讓整個隊伍一度陷入混亂;兩位球員因私人恩怨,互相爭吵,無法配合;技術出色的明星球員,只想著自己多進球,從不傳球給隊員,讓隊伍缺乏多點進攻的靈活性。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這一系列導致球隊受挫的事件,其實都反應了「不團結」,當然也都一一擰了回來,變成了「團結」,最終贏得了勝利。

比較戲劇性的是,印度隊在決賽中遇到的正好是前殖民者英國隊,真是冤家路窄。

不過,影片中,英國的存在感並不強烈,大多時候只是作為一個外部威脅的符號存在,而在整個故事中,印度人戰勝的其實也不是英國人,而是自己的「不團結」,這很像是對「印巴分治」一次回應。

「團結」主題的設定以及對英國的符號化處理,讓這部頗具民族主義色彩的電影,少了仇恨的色彩,多了自省的基調。

阿克謝·庫馬爾扮演了主角塔潘·達斯,雖然戲很多,但並不出彩,因為這個人物就像是片中的英國人一樣,太像一個符號了,一個象徵「團結」的符號,不夠生動。儘管編劇為他設定了嗜酒的毛病和怕老婆的性格,但最後都是淪未無用的裝飾,只是無故的拉長了片時。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相比較之下,阿米特·薩特扮演的明星球員倒是有點意思。

他是一個天賦型的選手,並且樂善好施、熱情開朗,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於為自己的才能沾沾自喜,太急於表現自己,缺乏大局觀和集體意識,因此教練一再不讓他擔任主力進攻的位置,搞得他非常茫然,心裡的OS大概就是:哥這麼優秀,居然不用哥?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是一個很有煙火氣息的人物。

最後,他從喜歡單槍匹馬進攻,到開始主動為隊友傳球的轉變,也正好呼應了「團結」的主題。觀感上,他比塔潘·達斯更像是一個傳達主題的人物。

豆瓣上,有網友是在印度觀看了這部電影,據說現場反響不錯,結尾國歌響起,又全場起立了。(哎?我為什麼要說「又」?)

這部記錄了印度曲棍球輝煌史的電影真好看 結尾印度觀眾又起立了

有人說,中國的體育比印度強得多,為什麼拍不出一部好的體育電影。

我只想說,如果中國人把體育電影拍成這樣,票房會撲街的......

中國人也不團結,但強調團結卻已經是個過時的話題了(尷尬),沒人要看的。體育方面,中國人則更傾向於在真實的比賽場上找民族自豪感,而不是去影視劇里找。

唯一的出路就是拍成偶像劇了。

其實,前段時間鹿晗和關曉彤拍的《甜蜜暴擊》,就是體育題材的偶像劇,看過之後,你就知道中國的偶像劇里真的只有偶像,其他什麼也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緋色的光影時空 的精彩文章:

阿米爾汗新片票房斷崖式下跌 口碑極差創米叔職業生涯新低
這部不開掛的印度英雄主義電影令人震撼!

TAG:緋色的光影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