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有一種日式之美,叫「切」

有一種日式之美,叫「切」

原標題:有一種日式之美,叫「切」


我們對「美」有一種最基礎的感受,那就是「對稱」。中國自古以來的亭台樓閣、傢具服飾,乃至語言詩體;或者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希臘神廟;對稱美普世皆用,可以很舒服,也可以很震撼。



那麼不對稱呢?一種失衡、殘缺的美?


在日本人的審美里,有一個概念叫做「切裂」,「切裂」所割開的,正是對稱美。

通常意義上,我們是先懂「完美」,然後才懂「不完美的美」,切裂的美,或許也是一個民族的審美習慣經過反思性體驗以後才有的審美情趣。日本人愛「切裂」,它滲透在茶道、花道、能劇甚至幾乎所有的日式文化形式中。


但「切裂」又不僅僅是關於不對稱,它更是關於偶然性。所謂偶然性,實際上就是必然性的車輪和不可能性的地面相互邂逅時產生的火花,點燃的是靈感和驚喜。



切裂:給思緒留一些空隙


講述 | 徐英瑾


來源 | 《曖昧:給日本腦洞一個哲學解釋》


日語里的「切」字,翻譯成漢語「切裂」,含義是:製造一種間歇感、間隙感,讓偶然性的東西放進去,破壞掉事物的對稱性。


沒有切裂,就沒有驚喜。如果你看過日本的插花,你大概就完全明白切裂是什麼意思。要插花,你首先要把花切下來,然後再變成花。



日本哲學家西谷啟志就說過,插花有意思。一方面你把花剪下來,花將來在生物學上是必死的,但是你把它切成具體的樣子,插到花瓶里,它在藝術上就生了。一個在生物學上逼它死的事兒,卻能夠在藝術上讓它生,這就動搖生和死之間的界限。

「切」是人為地製造了一種斷裂,斷裂才會讓你有空間去腦補間隙,間隙是靈感的源泉。



日本三大花道流派之一,草月流作品


日本能劇就很「切裂」,它兩個動作之間,往往顯得遲緩。這有點類似我們小時候玩的手翻連環畫,如果你翻得足夠慢,每個動作都是分開的,如果你翻得足夠快,引起了視覺的殘留效應,就會變成連續的動畫。



轉動圖片產生循環動畫效果的西洋鏡(Zoetrope


這跟京劇不一樣,京劇動作有時候很快的,比如一些武戲,非常快。但如果是能劇的話,它有時候就一個動作停在那裡。


能劇當中的走路,有一個專業的術語,「摺足。它的本來意思就像我們以前古代看到的奏章,疊在一起像手風琴一樣,一展開就是一大堆——它覺得人也可以這樣摺著走,像滑行一般,腳不抬起,非常地遲緩走,好讓觀眾有足夠的時間把情緒放進去。



2015年南京朱?藝術周日本能劇表演現場

日本的文化作家加藤周一寫了一本書,叫《日本文化中的時間與空間》,特別比較了日本的能劇和中國的京劇。他說,日本能劇里每個動作都有一個小的間隙,不管有多小,而中國的文化則崇尚連續性,要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要讓觀眾叫好。但日本的能劇,比較喜歡安靜。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切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切裂破壞了對稱性。自然界中的大多數東西都是對稱的,植物、人類都是對稱的,很多民族都嘗試著要描繪自然世界的這種對稱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的皇家園林,尤其是北方的紫禁城,追求左右對稱。


切裂就是要把對稱性結構的一部分給切掉,嫁接另外一個東西上去。比如日本的庭院,日本的俳句,都不是對稱的。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還可以把日本的建築和詩歌形式看成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插花,把花的一枝叉掉了,把另外一枝花插上去,就這麼一種過程。



如果不切,世界就是按照對稱的形式展現,我們將碰到的一個很大的麻煩就是:沒有驚喜感,因為看到左邊就知道右邊。


驚喜就是在於你的預期會落空,你的預期有可能沒有辦法以它必然性的力量掃蕩一切可能的空間。


現在對稱讓一切預期都實現了,驚喜不就沒了嗎?可如果有切裂、有驚喜的話,這時候的你就會覺得,你所看到的實際景物只是巨大的可能性矩陣中的一個偶然的呈現。這種偶然感可以讓你再一次感受世界的無常。


所以日本人對於非對稱性切割的訴求背後,是有一套非常縝密的美學想法的。一方面它以人為的方式進一步逼出曖昧,另外一方面它又要試圖以這種方式來增加我們的心智對不同可能世界的思考能力,以及增加我們審美體驗的密度,這是日式審美的特點。


但日本人愛切裂,也可能是他們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如果什麼東西都做成對稱,稍有瑕疵就成為次品,對物資消耗比較大。因此在盡量小的空間塞入更多的美學因素,比較符合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的具體國情。


我們印象里也許覺得日本愛追求極致,但滲透進日式哲學和審美里的,其實是「曖昧」。能劇的一頓一足,花道的剪枝嫁接,以及庭院、俳句,種種日本文化的不對稱,便是「切裂」的曖昧所在。與此相關的,還包括你也許更為熟悉的「物哀」「侘寂」


徐英瑾說,《源氏物語》就像古典版晝顏,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偷情?呸不要臉!但偷得好美啊,愛情好美啊!」這便是物哀的曖昧所在。


他又說,日本茶室偏愛不完美的瓷器,碗要有縫,茶具要有茶垢,鐵器要有銹,這便是侘寂的曖昧所在。


想知道為什麼,請聽《曖昧:給日本腦洞一個哲學解釋》,一個每次更新都能刷新認知的奇趣節目!


長按收聽完整節目



這檔節目,是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徐英瑾,以日本哲學為視角,對日本文化背後人生智慧的一次探尋。



它包含了從日語、插花、和服、藝伎文化、日本用色、日本風土、到茶室文化等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這次你不僅可以領略到日本文化獨有的美,更能跟隨徐英瑾,對日本曖昧美學做一次哲學思考

哲學起源於驚異,它試圖對日常的生活經驗做出普遍論證。因此可以說,日常生活的煩惱,如果你不嫌麻煩的話,都可以去哲學裡尋找答案。這也是為何我們要介紹日本的曖昧文化的原因,因為它關涉到我們的當下。


因此,這個節目與其說是一檔以哲學視角區別於市面日本文化讀物的音頻節目,我們更願意說,它是一檔可以對「一直被誤解的青年一代」有所啟迪的節目



即刻掃碼


這一次,徹底弄懂日本人的「曖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理想 的精彩文章:

梁文道:因為「胡亂說話」,被砍頭的北大校長
謝謝你呀,櫻桃小丸子

TAG:看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