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經典有哪些 都講了什麼

中華經典有哪些 都講了什麼

原標題:中華經典有哪些 都講了什麼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但兩人有著一些不同的觀點。孔子講「仁」,孟子則講「仁義」。孔子重視人的生命,孟子更重視人生存的權利。對於鄒國和魯國發生衝突這件事,孟子就語出驚人。當時,鄒國的官吏死了33人,老百姓卻一個也沒有死,而且百姓眼望著這些官員死去而不救助。孟子對鄒穆公說:「活該!誰叫你和你的臣下平日殘忍地對待老百姓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你們的老百姓今天可找著報復的機會了!」這充分表現出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仁義思想。他還主張「貴戚之卿」,可以廢掉壞君,改立好君。這種思想,是孔子仁學的發展,在先秦諸子中是絕無僅有的。


對於君臣間的關係,孟子也比孔子思想更進一步。孔子只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卻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這種思想比後代那些愚儒、理學家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昧思想先進多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儒家的本源思想是很開明、民本的,不像後來朱熹等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儒家們所宣揚的君臣、夫妻、父子的所謂倫理綱常之思想。

孟子還認為「道性善」,並且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還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所謂「性善」,其實是指人人都有為善的可能。


孟子認為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思想意識。他說:「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不同的客觀環境造就不同的人性,這是他很重視的一個觀念。再有他認為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他說:「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相傳大禹懂得水性,所以治水能成功。孟子認為一切都有各自的客觀規律,依客觀規律辦事,便是「行其所無事」而不「鑿」。孟子講「性」還涉及兩件事,一曰「食色,性也」,一曰「形色,天性也」。求生存和求配偶不但是人類的本能,也是其他動物的本能。

孟子還有很多思想具有超出他所處時代的先進性,對於今日也是很有借鑒學習價值的。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用與不用,非定是非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服役多年的圖95轟炸機,黑夜裡起飛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