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預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卻濃縮了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

此預言出自算命先生之口,卻濃縮了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

古人信奉天命,迷信讖緯,常常有一些預言流傳,《史記秦始皇本紀》就記載了一個關於秦國滅亡的預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胡」是北方的匈奴族,於是派蒙恬防備匈奴,然而秦國滅亡,卻應在了他的兒子胡亥身上。

到了南北朝時期,有「亡高者黑衣」的預言,後來從小穿黑色僧衣,由尼姑撫養長大的楊堅,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隋朝也有「十八子做天子」的預言,隋煬帝為此滅了一個隴西李氏大族,然而,最後卻是他的表親李淵做了天子。

宋朝和明朝同樣也有這方面的預言,到了清朝,也有一個預言廣為流傳,那就是「得之於攝政王,失之於攝政王;得之於孤兒寡母,失之於孤兒寡母」,這個預言的由來有一個傳說。

傳聞清軍入關後不久,攝政王多爾袞一日夜間,微服外出,行至北京青龍橋,見一卦鋪,門前高懸一幅對聯,「能明古往今來事,善斷痴男怨女情」,當時清軍尚未完全統一中原,多爾袞見此卦鋪,忽然想卜上一卦。

於是多爾袞信步進了卦鋪,見一算命先生,便以路人的身份問道:「關外的軍隊開進來了,不知他們能不能坐天下?」「能坐天下。」算命先生不假思索地肯定回答。

多爾袞又問道:「能坐多久?」算命先生沒有正面回答,卻說出了一句預言:「得之於攝政王,失之於攝政王;得之於孤兒寡母,失之於孤兒寡母。」

聽到這個預言,多爾袞是又喜又驚,喜得是「得」,驚的是「失」,回府後,他立刻派人去抓算命先生,然而,當抓捕的人趕到時,早已人去鋪空。

這個預言「得之於攝政王」,「得之於孤兒寡母」,很好理解,因為當時已發生,但下半句「失之於攝政王」,「失之與孤兒寡母」,卻無人理解。

這個預言一經產生,便伴隨著大清的建立與繁榮,在民間朝野廣為流傳,然而卻一直無人能解,轉眼就到了清朝末年。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慈禧太后也病危,臨死前她命溥儀繼承帝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於是三歲的溥儀登基,溥儀的父親載灃便成了攝政王,然而此時的大清朝卻已風雨飄搖,繁華不再!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想起那句預言,人們恍然大悟。

「得之於攝政王,失之於攝政王」,第一個攝政王是多爾袞,順治帝福臨即位時,年僅六歲,他以攝政王的身份總攬朝政,1644 年,他帶兵入關,建立了清王朝;第二個攝政王即宣統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

「得之於孤兒寡母,失之於孤兒寡母」,第一個孤兒寡母,即孝庄太后及其子順治帝福臨,第二個孤兒寡母即隆裕太后及宣統皇帝溥儀,溥儀退位時年僅五歲。

「得之於攝政王,失之於攝政王;得之於孤兒寡母,失之於孤兒寡母」,清朝的建立時,是攝政王和孤兒寡母,到清朝滅亡,又是攝政王和孤兒寡母,這是冥冥中註定,還是巧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孫阿狸 的精彩文章:

「英雄不問出處」出自何處?有沒有下一句?
朱元璋還是對聯天子,替閹豬者寫的對聯,令人拍案叫絕

TAG:王孫阿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