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冀中軍區的反「五一大掃蕩」?雖不果斷,但有一重大意義
文|白孟宸
1942年6月,冀中八路軍某部挺進平漢路封鎖溝,戰 斗 一 天,消滅偽治安軍一營。圖為八 路 軍重機槍手據守村落,流螢攝
1942年,是抗日戰爭中敵後根據地最難熬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日軍為了加強對強佔中國土地的控制,完成以戰養戰的目標,先後對浙贛地區、華北、山東、湖南等地發動大規模攻勢。
與正面戰場的浙贛戰役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相比,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1942年執行的反「掃蕩」作戰,因敵我力量懸殊,顯得尤為慘烈。其中日軍在1942年5月1日開始對冀中進行的「五一大掃蕩」給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破壞。
由於對日軍長期「掃蕩」準備不足,我軍面對日軍突如其來的第三期「掃蕩」顯得措手不及。基層組織和基層部隊遭到嚴重打擊。更重要的是,在前一階段的反「掃蕩」作戰中,冀中軍區的後勤序列遭到毀滅性打擊,一時間「傷病員無處收容,無處療養」,「修械所、造彈廠和被服廠被敵人摧毀後,我軍的彈藥來源被斷絕了」。部分主力部隊步槍子彈平均每人僅30發,機槍子彈在400發左右,六分區在5月23日李家角保衛戰中只能以磚頭砸向日軍。
由於日軍將冀中軍區從1938年開始構築的道溝大部平毀,以至於歷來具有機動優勢的八路軍在面對日軍封鎖線和摩托化部隊或者大量採用自行車和騎兵武裝起來的快速分隊時處於明顯的機動劣勢。而基層組織的破壞又使得八路軍依賴的情報體系全面癱瘓,例如牛臻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軍區第七分區情報工作回憶》中承認,「五月上旬滹沱河北各情報站處於癱瘓狀態。滹沱河南中心站……到了五月下旬,工作也基本停頓下來。」
1938 年秋季,冀中青紗帳里的八路軍游擊隊反擊日寇圍攻
為了保存抗日火種,冀中軍區終於下定決心「必須盡一切可能保存力量,以待時機」。6月1日冀中軍區向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和晉察冀軍區發電,提出主力部隊準備轉移。4日冀中軍區命令各軍分區向津浦線以西和冀南轉移,要求各部「自擬路線,自定轉移時機」。6月12日,冀中軍區領導機關在冀南威縣掌史村進行了一場村落陣地防禦戰,以一團之力力克數倍於我的敵軍,安全掩護領導機關2000餘人突出重圍。
但是,因為各部此時損失較大,根據地基層組織遭到破壞,轉移行動中我軍損失極大。例如6月8日八分區司令部在肅寧薛村遭到日軍合圍,司令員常德善和政委王遠音犧牲。據《聶榮臻回憶錄》記載,5月26日至6月20日,日軍在「掃蕩」中打死、打傷和虜走群眾5萬多人。
綜合來看,冀中軍區在反「五一大掃蕩」戰役前期不夠果斷,後期撤出冀中過程中,第三縱隊主力南下長途跋涉才到達晉西北,減員嚴重。據呂正操在《冀中回憶錄》中記載,從5月10日至6月底,冀中軍民作戰272次,擊斃日偽軍坂本聯隊長以下官兵3981名,擊傷日偽軍加島大隊長以下官兵7521名,自身犧牲八分區司令員和政委以下4673名。據華北政府日後統計,至「五一大掃蕩」結束,冀中區以上幹部犧牲1/3,我主力部隊損失34%,地方部隊損失46.8%。日本官方的《華北治安戰》中記述中日雙方交戰286次,八路軍傷亡9089名,被俘5177名。
而冀中根據地缺乏主力,使敵我態勢進一步惡化。由於沒有了八路軍主力的威脅,岡村寧次得以在冀中8000多個村鎮,60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全面貫徹點線溝牆相結合的堡壘政策,前後建立起1700多個據點、4000多千米封鎖溝以及7500千米的公路。冀中一時間成為「抬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戴孝,到處是狼煙」的人間地獄。
為了反擊日軍,八路軍北嶽區派出楊成武、高存信、林鐵等率領部隊穿越平漢路重返冀中,並大量派出短小精悍的武工隊在地下黨和基層兩面政權配合下開展鬥爭,重點打擊敵人的維持會等組織。我軍的戰術由正規化作戰變為村落伏擊戰、地道戰、地雷戰為主的全面游擊作戰。
1942 年,日軍通過「分割」「蠶食」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圖為日軍在根據地周圍修成的碉堡
其中地道戰日後成為冀中抗戰的標誌性戰術。事實上在「五一大掃蕩」時期,地道戰仍處於雛形階段,僅僅是單口藏身洞。例如武強縣組織部部長李剛在反「掃蕩」期間帶領4名同志到大王莊檢查工作時突然被包圍,李剛帶隊進入地道,卻因為地道口損壞而暴露。最終李剛第一個衝出洞口與敵人搏鬥,死於敵人的刺刀之下。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單口地道逐漸被改為雙口,至1944年以後開始出現地道網路甚至是攻勢地道。
從1943年開始,隨著我軍游擊戰逐漸奏效,加之日軍大量從華北調兵投入太平洋戰爭,冀中的抗日形勢才逐漸好轉。大量基層政權成為表面為敵所用實際上為我掌握的「兩面政權」。但是不得不承認,從戰果和戰後態勢來看,冀中反「五一大掃蕩」的戰役,我軍損失過大,冀中的根據地遭到了嚴重損失。
在反「掃蕩」前,冀中方面對於日軍「掃蕩」的規模和持續時間認識不足。與日軍相比,我軍沒有很好地總結1940年和1941年反「掃蕩」的經驗,沒有根據暴露出的問題對部隊構成等進行全面改進。而1942年提出「今年打敗德國法西斯,明年打敗日本」等不切實際盲目樂觀的口號造成了基層部隊和組織思想麻痹大意。基層對反「掃蕩」計划了解不足,無論是跳到外線的部隊,還是留在當地堅持內線作戰的部隊,對惡劣的形勢均缺乏全面認識。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在敵強我弱以及其他種種惡劣的條件下,冀中軍民在我黨領導下,面對兵力和裝備處於絕對優勢的日軍,敢打敢拼,取得了不少戰術勝利,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冀中保存下來的抗日火種,最終在幾年後成為消滅這一地區日偽軍,解放冀 中平原的關鍵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講,冀中軍民是最終的勝利者。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聖殿騎士:不僅是教皇的武裝力量還是個跨國大銀行
※大英帝國的終結:非洲殖民地全數獨立,僅剩一個奇怪的存在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