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近日,一位非洲小伙穿著涼鞋奪得馬拉松冠軍的新聞,刷爆了各個網路平台。這個小伙的名字叫阿莫尼,來自於衣索比亞,由於比賽全程都穿著涼鞋,他被中國網友們稱為「涼鞋哥」。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已經不是「涼鞋哥」第一次穿涼鞋斬獲冠軍了。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涼鞋哥」先後參加了在中國五個城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分別拿到了靖遠半程馬拉松、嵩山少林寺全程馬拉松以及榆陽?東沙新區馬拉松賽的3個冠軍、1個季軍、1個第五名,累計贏得獎金48000元人民幣。

國內各大馬拉松賽事,尤其是要打造金標賽事的城市馬拉松,主辦方基本都會邀請黑人選手來參賽。然而,這種情況不禁會引起人們質問:賽事方真的有必要每年都邀請黑人選手嗎?中國馬拉松整體水平會因為黑人選手的參加而提高嗎?越來越多的非洲跑者主動來參加中國的馬拉松比賽,這是為什麼呢?



賺錢,是他們唯一的目標

在中國,馬拉松運動正呈現飛速發展之勢。據中國馬拉松官網數據顯示,2016年,僅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的馬拉松賽事便達到了328場,參賽人數超過279萬,呈現出爆髮式增長的態勢。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中國馬拉松官方大數據

對很多中國跑步愛好者來說,參加馬拉松比賽是為了體驗氛圍,純粹是興趣愛好的一部分。而對於那些參加比賽的非洲選手們來說,參加馬拉松比賽是為了養家糊口,是為了改善生活,甚至是為了改變命運。

跑步,是非洲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們希望自己能通過這份天賦和努力,試圖讓家人過得更好一些。非洲選手之所以不遠萬里飛到中國各個城市,就是為了很單純的目的——賺錢。有些選手準備用掙到的獎金蓋一座大房子,有些人希望能用這筆錢給孩子教育最好的教育,而又有些選手想用賺到的獎金投資做一些生意。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現階段,國內馬拉松比賽冠軍的獎金,基本都在1萬元人民幣以上。而放在肯亞,這1萬元相當於工薪階層月薪的三至四倍,能夠追平醫生、律師等少數高薪職業的收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那麼多的非洲選手會在比賽中跑得那麼賣力了。參加馬拉松獲得的獎金,就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

比如北馬、上馬等大型國際馬拉松比賽,冠軍獎金一般都是數萬元,甚至是數萬美元。這對於很多非洲選手來說,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以2017年北馬冠軍為例,摩洛哥選手博納瑟以2小時11分18秒奪冠,獲得的獎金是2萬美元。如果能夠跑進2小時9分內的話,獎金也會翻倍,達到4萬美元。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現在馬拉松賽事的獎金,基本都會按成績對應發放

有媒體報道,世界各地活躍著一批來自肯亞和衣索比亞的馬拉松高手,一個優秀的職業跑步運動員全年的收入可以達到20萬美元,而最頂尖的運動員年收入甚至可以達到100萬美元以上,只不過全世界不超過五六個人。



「在中國拿冠軍,容易多了」

全世界各地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從來不缺少非洲運動員的身影。長期關注馬拉松比賽的朋友們也不難發現,許多長跑比賽的世界紀錄都是由肯亞、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的運動員保持的。

然而,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在這些非洲國家,長跑運動員之間的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就拿被譽為「長跑王國」的肯亞為例,一年大概只有十幾場馬拉松比賽,而且每場比賽都有差不多1000名專業運動員參加,但最終只有6個人可以拿到獎金。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在非洲舉行的馬拉松比賽,往往都是高手如雲

很多成績不太突出的選手們想通過這些比賽拿到獎金,是極為困難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非洲選手就會主動選擇出國參賽。一位非洲選手在談到為何來中國參賽時說道:「中國每年舉辦的比賽非常多,如果順利的話,差不多每個星期都能參加一場比賽。在歐洲舉辦的比賽數量相對於中國,就顯得少很多。」

同時,他還表示,在歐洲舉辦的馬拉松參賽選手們的整體水平偏高,比賽競爭比較激烈,獲得獎金有比較大的難度。而參加在中國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只要能跑進2小時10分左右基本上就可以拿到冠軍。但是,在歐洲舉辦的馬拉松,這個成績或許只能拿到第五名,而且一分錢獎金都沒有。」


中國經紀人,專門騙他們獎金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非洲選手可以依靠中國馬拉松熱,每個月參加4~5場比賽,一年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事實並非如此。很多來自非洲的運動員被騙走獎金的事件屢見不鮮。

隨著國內馬拉松賽事不斷地增多,的確有很多非洲選手更願意來中國參賽。而有門路的中國人從中發現了商機,專門為國內馬拉松賽事和非洲選手牽線搭橋,當起了馬拉松經紀人。一般情況下,賽事主辦方會將比賽獎金交給經紀人,再由經紀人轉交運動員,經紀人的回報是運動員的獎金提成。按照國際慣例,經紀人會從運動員所得收入中提成10%到15%,比如選手拿到1萬元的獎金,經紀人可以獲得1500元。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知名馬拉松經紀人歐辰和非洲運動員們

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經紀人往往掌握著非洲運動員們的錢袋。由於缺乏合法的合同約束,一些見錢眼開的經紀人,一不小心就會捲走參賽選手全部的獎金,從此消失。而這些非洲運動員就當了這些黑心經紀人掙錢的工具。

來自肯亞的非洲選手MWEA KITHUSI來到中國,在中國經紀人李文益的帶領下先後參加8場馬拉松,掙得了2.19萬元的獎金。他寄予拿獎金回到家鄉,改變一家10口人的生活。然而,距離登機回國前的半個小時,經紀人只願意給他2000元,為此他固執地誤機留下,要求拿到5000元。他的擔憂終於變成現實:他辛辛苦苦跑的馬拉松打了水漂,不僅淘金夢碎,甚至可能因為簽證過期而非法滯留中國。和他面臨同樣處境的,還有其他6個非洲同伴。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拿不到獎金的KITHUSI,顯得非常無奈

另一位叫Jackson的非洲小伙,也對來被經紀人欺騙的遭遇久久不能釋懷。他通過一位叫「安迪」的中國經紀人參加了海南國際馬拉松比賽。為了省錢,經紀人帶著他從南京出發,坐普通火車,在路上共耗時四天四夜,才到達三亞。比賽中,Jackson以2小時15分的成績排名第四,獲得的獎金為3500美元。不過,隨後他的紀人「安迪」消失了,Jackson的獎金也跟著消失了。一張白色紙條上留下的手機號碼再也無人接聽。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被經紀人欺騙的Jackson

中國田徑協會負責管理馬拉松經紀人的負責人表示,像李文益、安迪這樣的「經紀人」,根本算不上經紀人,最多只是個介紹人。目前,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經紀人審定合格名錄僅有7人。想要成為一名馬拉松經紀人,除了要符合國際田聯的規定外,還要向中國田徑協會繳納10萬元的保證金。如果登記在冊的馬拉松經紀人出現了違規行為,田協將處以一定額度的罰款。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官方認定的國內馬拉松經紀人僅有7位


每場都邀請非洲選手,真的有必要嗎?

每當看到黑人選手領跑國內各大馬拉松,很多人也會非常好奇地問盜:「為何國內的馬拉松比賽一定要邀請非洲高水平跑者參與呢?」

其實,國內馬拉松賽事方邀請非洲選手來參賽的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提高賽事的成績和水平。另一方面,金標馬拉松賽事也是有相關規定的,組委會至少需要邀請5個國家以上的高水平長跑選手參加比賽才可以。就連國內最老牌的馬拉松賽事——北京馬拉松,為了能提高賽會成績,也曾專門邀請過非洲高水平的運動員來參賽。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在國內馬拉松賽場上,你總會看到特邀選手們

在2013年北馬舉行前,北京馬拉松男子組的紀錄一直是由日本選手兒玉泰介保持的。他在1986年的北馬跑出了的2小時7分35秒的好成績,在接下來的長達27年的時間,竟沒有一位參賽選手能打破這一項紀錄。為了突破塵封了27年的北馬紀錄,組委會有關人員找到了馬拉松經紀人,並引入了一批優秀的非洲馬拉松選手。

最終,在2013年北馬比賽中,衣索比亞選手沃爾德格貝利爾以2小時7分13秒的成績打破了由了1986年由日本選手兒玉泰介創造的賽會紀錄。肯亞選手基普耶戈以2小時7分19秒的成績獲得第二名,另外一名肯亞選手基普庫加特以2小時7分20秒的成績獲得第三名。而這前三名的選手全都刷新了日本選手兒玉泰介的賽會紀錄。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來自衣索比亞的選手在2013打破北馬賽會紀錄

然而,賽事方邀請一批優秀的國外選手來到中國參加馬拉松,花費也是非常巨大的。除了給頂尖選手提供國際機票、食宿以外,還需要給他們支付一定的出場費。2004年,倫敦馬拉松邀請巔峰時期的中國選手孫英傑參賽,出場費是10萬美元。當然,現階段國內馬拉松的出場費並不會這麼高,但頂尖選手的出場費也不會太低。

今年6月,中國田協就連續出台了《關於邀請外籍優秀運動員參加中國境內馬拉松賽事的管理規定》的文件,對國內馬拉松比賽邀請國外運動員進行引導和規範,中國田協其實並不鼓勵所有的國內賽事都邀請外籍優秀運動員。這多少反映出了管理者們對於如今馬拉松賽事的思考。

一方面,是賽事組織者邀請國外選手參賽,要額外花費一筆不菲的經費,但實際上這些選手對賽事品牌帶來的正面影響力確實有限;另一方面,馬拉松賽事應該引導和鼓勵更多的普通跑步愛好者參與,幾乎每項賽事的名次和獎金都被國外選手拿走,一定程度上也壓制和國內跑步愛好者的參賽熱情。



死要面子,還不如提高賽事服務

在體育商業化和市場化的大環境下,國內馬拉松組委會和馬拉松經紀人的合作維持著職業馬拉松生態系統。黑人蔘賽選手得到了獎金,馬拉松經紀人從中受益並且提升了知名度,而賽事也提高了參賽水平。表面看來,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然而,實際上卻是一個不健康的發展形態。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的確,中國大量的馬拉松比賽確實為很多非洲長跑選手帶來了很多機會和財富,也是中國馬拉松產業發展迅速的一種體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股「黑旋風」其實對中國馬拉松水平的提高、對賽事品質的提升、對更多大眾參與到馬拉松這項運動,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對於很多剛剛起步、沒有多少舉辦馬拉松賽事經驗的二三線城市來說,在想到提高賽事水平前,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導更多熱愛運動的大眾參與進來,並且能保證賽事品質和安全才是最為關鍵的。一般性的比賽根本沒必要去請非洲運動員,還不如把這筆錢扎紮實實地花在賽事服務上來得實在。

舉辦精品賽事和特色賽事的實際意義,其實比所謂的「國際范賽事」更有意義。馬拉松作為一項大眾運動,如果不能保證大多數參賽者在比賽中有足夠的補給和醫療保障,賽後無法為上萬名參賽者安排合理的疏導程序,那麼,即使賽事有再優秀的成績,也並不能贏得大眾的口碑。

中國各地的馬拉松熱潮,養活了多少個非洲跑者?

金昌馬拉松的廁所,曾震驚眾多跑友

很多國內舉辦的馬拉松,其實並沒有把賽事服務做到位,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改進和優化。基本上,每場馬拉松比賽結束後,多多少少都會聽到很多跑友們抱怨:這個馬拉松補給點過少、那個馬拉松賽道設置不合理、這個馬拉松取包時間太長、那個馬拉松臨時廁所太少……

你總能聽到這樣的吐槽的聲音和反映的問題,但能及時改進這些弊端的馬拉松賽事,貌似又不多。可能你隔一年再次參加這個馬拉松時,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賽事方並沒有做出什麼實際的處理方法。



結語

相對於歐美國家舉辦的高品質馬拉松賽事,中國馬拉松的發展之路,還要走得更久。現如今,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中,並沒有一場來自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入選。而美國擁有波士頓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和紐約馬拉松三場,歐洲擁有倫敦馬拉松和柏林馬拉松兩場,亞洲範圍內唯一入選的賽事是東京馬拉松。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馬拉松賽事的發展相對於歐美國家起步較晚,是近幾年才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的。現在以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廣州馬拉松等一線城市為代表的國內馬拉松賽事,也在不斷努力地向歐美頂尖的馬拉松賽事看齊。在這種高速發展的勢頭下,國內馬拉松賽事多多少少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不足和問題,這也是賽事組織方要極力去解決的。

什麼時候,賽事組織者舉辦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眼前的利益,真正想著為每一個參賽者提供精心的服務,那才是無數個馬拉松跑者,真正的福音。

什麼時候,國內馬拉松賽事數量增加的速度,轉換成為國內馬拉松賽事品質提升的力度,那才是中國馬拉松的春天,真正來臨的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