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南宋洪邁: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坑了他自己!

南宋洪邁: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坑了他自己!

有人問我,王羲之是一個遠離國家大事的人嗎?

首先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王羲之並非遠離政治,只是不願捲入

我們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典型的門閥政治,門閥政治就是朝廷大臣以及地方官員基本上都是由世家大族把握的,很少能有寒門之士可以進階成為國家的實際掌權者。因此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可以說是貴族壟斷的政治。

貴族不僅壟斷了政治,也壟斷了文化等其他一切社會資源,而書法也是其中一種。

我們知道晉朝時期,兩晉政權的實際掌權者這是司馬氏和王氏,這裡的王氏,就是王導等人,他們是當時國家的掌握者,是士大夫階層的領導人物,而這個王導就是王羲之的叔父。

王氏家族權勢已經到了多麼大的地步呢?當時人們流傳這樣一句話:

王與馬,共天下。

這句話中,「馬」很顯然值的是司馬氏,即當時晉朝名義上的統治者,而王氏就是王導家族,也就是王羲之家族。你看王氏家族權勢之大,已經要和皇家分權共治天下了,其權勢可見一斑。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說王羲之家族在魏晉時期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所謂王羲之遠離政治一說實在是站不住腳的。

二、王羲之並非只是個藝術家,他也有抱負和政治才幹

宋代洪邁曾經在他的《容齋隨筆》中直呼「王逸少為藝所累」,其大概意思是說王羲之的其他方面成就、特性、品格被他偉大的書法光芒所掩蓋。

其原文選錄如下:

王逸少在東晉時,蓋溫太真、蔡謨、謝安石一等人也,直以抗懷物外,不為人役,故功名成就,無一可言,而其操履識見,議論閎卓,當世亦少其比。公卿愛其才器,頻召不就……及殷侯將北伐,以為必敗,貽書止之。殷敗後,復圖再舉,又遺書曰:「以區區江左,所營綜如此,天下寒心久矣。自寇亂以來,處內外之任者,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一事可紀。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哉!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何所自容!」又與會稽王箋曰:「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願令諸軍皆還保淮,鬚根立勢舉,謀之未晚。」其識慮精深,如是其至,恨不見於用耳。而為書名所蓋,後世但以翰墨稱之。《晉書》本贊,標為唐太宗御撰,專頌其研精篆素,盡善盡美,至有「心慕手追」之語,略無一詞論其平生,則一藝之工,為累大矣。

這篇文章是洪邁讀書的時候隨手寫下的一個小文章,問中記載了這樣幾件事:

首先是作者的一個總體評價,認為王羲之可以和溫嶠、蔡謨、謝安並成為一類人物,接著說他們都是不願意受別人驅使而做事,嚮往自由洒脫的生活,因此當時朝廷大臣想要讓做官,王羲之都拒絕了。

接著,開始說王羲之是怎麼勸諫殷侯不要北伐以及北伐失敗後怎麼再向殷侯合情合理的論述當時國家大勢和局勢的,接著他對會稽王同樣表達了自己的判斷。其中論述合理,有理有據,分析切中當時的實際。

最後是作者的感慨,唐太宗當年為《晉書》親手編寫王羲之傳贊時候,對於上面提到的經國大事一個字也沒提,這是對王羲之的嚴重貶低,同時也再一次回應了作者的感慨——王羲之為藝所累。

這篇文章其實很能說明問題,王羲之並非沒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也並非沒有政治才能,從他對殷候等人的勸諫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來,王羲之不僅是關心政治大事的,而且他還是一個對於時局又極其深刻洞察的,難得清醒正直之士。

所以,王羲之這樣的盛名 其實是被他的書法名聲所掩蓋了,世人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書法家,但是卻不知道他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一個為官清廉而又務實的實幹家,他從來沒有遠離過國家的政治。

三、王羲之的作品遠離了政治了么?

恐怕是沒有的。比如我們最為熟知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篇詩詞集的序文,根本就沒啥好看的。而且王羲之除了顯示他的書法好之外,並沒有多麼高深的思想內涵在其中。

但是事實上,這篇文章卻很好的體現了王羲之對於個人遭遇的悲喜、國家的興衰以及天地萬物的演變聯繫了起來。怎麼能說王羲之是遠離了政治和國家大事了呢?

因此,綜合上面所說的,我認為王羲之遠離政治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草書的本質僅僅是線條的藝術嗎?
學好書法不知道這5件事情,學了也白搭!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