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摒棄「華而不實的勝利」

摒棄「華而不實的勝利」

原標題:摒棄「華而不實的勝利」


1947年,國民黨集結重兵進攻延安,黨中央和毛主席綜合權衡後,決定放棄延安。毛主席說:「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在主動放棄延安後的一個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軍以劣勢兵力與敵人從容周旋,三戰三捷,拖住胡宗南的部隊,為西北戰場乃至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實現了毛主席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對這段歷史,美國政府在1949年發表的《白皮書》這樣評價:國民黨軍「攻佔延安曾經宣揚為一個偉大的勝利,實則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的、華而不實的勝利」。


對待勝利的態度,體現了國共兩黨不同的作風,也註定了國共兩黨不同的結局。時至今日,一切從實際出發,始終是共產黨人為官做事的基本要求。做任何事情,如果只追求「華而不實的勝利」,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也許能帶來一時風光,卻容易在虛假繁榮中麻醉自我,在自鳴得意中迷失自我,到頭來「忽啦啦似大廈傾」。唯有卸下虛名的包袱,解下虛榮的枷鎖,扎紮實實打基礎,老老實實謀發展,勝利與成功的天平才會向你傾斜。

唐代名相陸贄曾說:「吝少失多,廉賈不取;溺近迷遠,中人所非。」意思是,精明的商人不會為一點蠅頭小利而拋棄大的利益,只沉溺於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一般百姓也不會認同。當下,總有一些幹部不明白這個道理。有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為了「金山銀山」不惜破壞「綠水青山」;有的盲目貪大求全,抓建設不切實際,寅吃卯糧,造成「一任政績幾任包袱」的後遺症;有的熱衷出彩「速成」,點上出碩果,面上卻難開花,出現創新與應用兩張皮的「孤島現象」。倘若凡事「溺近迷遠」,只顧眼前利益,甚至違背基本規律抓發展,這樣「華而不實的勝利」越多,對長遠建設危害就越大。


共產黨人最求真、最務實,但唯實絕不是只關注眼前,應把視線拉長,多做經得起歷史、群眾和實踐檢驗的事。有人曾把幹部分為三種類型:甘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栽樹型幹部,滿足於短期效益、種一茬收一茬的種菜型幹部,樂於「栽盆景、搭風景」的插花型幹部。官兵是最好的評判員,時間是最好的審計師。相比於曇花一現的種菜型、插花型幹部,栽樹型幹部從不追求「華而不實的勝利」,從不計較自己得到什麼,只關心為單位做過什麼,為後人留下什麼,他們或許「無當時譽」,卻能著千秋功,留萬世名。

吹大的氣球最怕針,一戳就破;紙糊的鮮花最怕潮,遇水即化。天下事,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1992年,鄧小平同志指著窗外鱗次櫛比的繁榮景象,感慨地說:「深圳發展這麼快,是靠實幹干出來的,不是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我們尤須摒棄「華而不實的勝利」,不圖虛功,不務虛名,以實際為據,以實幹為本,以實效為尺,不斷創造出符合戰鬥力標準、有助戰鬥力提升的實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災情就是命令 300餘名官兵馳援抗洪一線
軍旅無悔,感謝有你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