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0年消滅千年沙漠,這家人把命留在這裡,將毛烏素變綠洲。聯合國也說「世界要向中國致敬」
從唐朝蔓延至今的沙漠,一度給北京帶來惡劣的沙塵暴天氣。
在四十年間,這個4.2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有80%的面積得到治理。
連聯合國都驚嘆這樣的治理效率,但在背後,是無數人的前仆後繼,是一輩子紮根沙漠的無悔付出,直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花了40年,中國人真要干成一件前無古人的事了!」
「毛烏素沙漠要被滅了!」
這個消息最近甚囂塵上,
甚至驚動了聯合國的相關組織,
但這背後是一代人將近半輩子的默默奉獻。
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和內蒙古兩省區交界處,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
在「沙漠圈」里,它算是比較年輕的,在唐代才開始有積沙,明清時期形成茫茫大漠.
一兩千年的時間,毛烏素髮展成了這個規模。
沙漠環境有多惡劣,就算你沒有親身體驗過,也一定能想像得出來。毛烏素曾三次沙臨城下,逼得榆林城人民不得不集體搬遷。
它所帶來的沙塵暴,甚至還一度蔓延到北京、天津等城市,荒漠化帶來的嚴峻後果,威脅著每一個中國人。
大約四十年前,毛烏素開始號召治沙,從此無數治沙人搭上了半輩子的光陰,出錢出力,甚至付出性命,終於創造了難以想像的沙漠奇蹟。
現在毛烏素治沙面積已經達到5000萬畝,約合3.3萬平方公里。
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也足足減少四億噸,植被覆蓋率也達到了30%。
聯合國治理荒漠化組織總幹事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毛烏素沙漠治理實踐,做出了讓世界向中國致敬的事情。
而這個奇蹟,是無數治沙人前仆後繼換來的。
張立強出生在毛烏素沙漠南緣,
他的童年記憶里,
印象最深的就是時不時颳起的漫天黃沙。
就連小孩傳唱的歌謠里,
也是「夜晚颳風沙埋人」的可怕場景。
他永遠記得有一次屋外颳了一晚上風,
第二天早上父親要出去,
結果因為沙堆得太高,連門都推不開。
最後只能從窗戶里爬出去。
難道要讓子孫後代也住在這麼惡劣的環境里嗎?
張立強的父母商量過後,決定有所行動。
自己的家鄉要自己保護,自己的命運也能自己改變,
於是,他們和當地政府簽訂了萬畝承包治理黃沙合同。
治沙的代價非常高,
買樹苗、請幫工就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還要承擔風沙侵襲的風險。
植樹之前,張立強家是村裡的萬元戶,
植樹之後,存款用完、家底變賣、貸款、借錢,
張立強的父親幾乎用遍了所有能籌錢的法子。
當時的父親充滿雄心壯志,
他計劃用9年的時間,
建起一道從村子到沙漠腹地的綠色屏障。
第一年沙塵暴比較小,
植樹效果特別好,
但沙漠的殘酷往往就在於此,
沒事的時候風平浪靜,
但傾覆往往發生在一瞬間。
1986年,張加旺遭遇了一場大型沙塵暴,
大漠的風沙,不是歌詞里「你是風兒我是沙」的纏綿,
而是吞噬一切的肆虐災害。
那一次栽進去好幾萬棵樹
短短一次風沙讓夫妻倆血本無歸,
兩年種樹的心血也都成了一場空。
一家人只能靠母親挖的野菜果腹,
請的幫工也都不願意再來幫忙,
爸媽只能帶著張立強的兩個哥哥,
紮根毛烏素,繼續治沙。
當時種樹沒有什麼先進的工具
甚至連方便一點的運輸設備也沒有,
全是靠人背或者肩扛,
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一家人也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但厄運總是那麼突如其來,
1988年的春天,一心撲在種樹上的父親突然病倒了。
他沒能等到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長大,
沒能看到黃色沙漠變成綠色沃土,
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離開了人世。
家裡的頂樑柱倒下了,
牛玉琴沒有放任自己傷心下去
要是自己什麼都不管了,
剛種下的樹苗怎麼辦呢?
還沒種完的承包地怎麼辦?
她決心一定要實現和丈夫的承諾,
就算條件再難,也要種樹,也要治沙。
牛玉琴又一頭扎進了他們的種樹事業,
為了節約重量,多背幾棵小樹苗,
她可以不帶水進沙漠。
每一棵樹每一棵草,都像是她的命一樣。
4年之後,在牛玉琴的帶領下,
治沙面積從7千畝擴大到了1萬7千畝,
張立強至今還記得母親當時的笑容
「咱們再苦再累,但做的事是有意義的。」
父母對治沙近乎狂熱的執著,深深影響著張立強。
他剛記事的時候,父親就教他寫「樹」字。
「木+對。意思就是種樹是對的。」
雖然我們知道這個解釋在學術上不是那麼規範,
但也足以表達當地人的渴望和心聲。
在沙漠里只有種樹才有希望。
於是張立強也留在了沙漠,成了一名治沙人。
時光匆匆,到現在已經20多年。
他說古有愚公移山,
現在他們一家就要做當代的「治沙愚公」。
每天凌晨5點,還沒有一絲光亮,張立強就起床了。
掬一捧清水,洗把臉,醒醒神,
拖拉機轟轟隆隆的發動聲響起,
家裡人不用看,就知道他出門了。
到了7點,可能我們才剛從睡夢中醒轉,
但張立強已經帶著大家挖坑、種苗,
工作得熱火朝天了。
別看種樹是體力活,但還是需要動腦筋的,
你知道為什麼樟子松是治沙的主要樹種嗎?
因為它葉子的蒸騰面積非常小,耐瘠薄,根系發達
而且它的落葉產生的干物質比較多,
可以讓鬆散的沙土變成有能種植耕作的土壤。
種了20多年樹,張立強已經成了林業專家,
不僅對這些知識如數家珍,還把它們運用到治沙上。
但這些經驗,都是用極其昂貴的代價換來的。
張立強還記得2008年的時候,
他們剛開始種松樹,
投了80多萬元下去,
但一棵松樹都沒種活。
於是張立強開始往全國各地跑,
只要是樟子松種得好的地方,
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跡。
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學習,
種樹、失敗、再重來,
現在沙漠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樟子鬆了。
這片原本荒蕪的沙漠,
出現了綠色和希望,
大片大片的樹,
讓腳下這片土地的命運,
也徹底發生了改變。
36年的堅持,兩代人的努力,
2850多萬棵樹,治沙面積達到十一萬畝。
或許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
張立強一家的做法有點軸有點傻,
但就像張立強說的,
種樹治沙雖然又苦又累,
但只要堅持下來,
土地是不會虧待你的。
現在沙漠里不僅可以種樹,
還種上了其他經濟作物。
昔日漫天黃沙的毛烏素沙漠,
已經成了千里綠地。
嫩綠的黃瓜、渾圓的西紅柿……
誰吃了都說甜。
在毛烏素沙漠里,
埋頭治沙的不只是張立強一家人。
蒙古漢子烏都把自己的一生花費在了種樹治沙上,
從1995年開始,他從父母手裡接管過13000畝的草場,
此後的20多年,妻子和他離了婚,
債務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如今已經70多歲的烏都,
幾乎沒有過過一天安生日子,
但他硬是奇蹟般地,將那13000畝荒漠,變成了肥美的草場。
2007年,身家過億的煤老闆王恆興走進了渺無人煙的毛烏素沙漠,那一年,他70歲。
沙漠就像是吃錢的無底洞,王恆興幾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這位古稀老人把他經營企業的頭腦全用在了治理沙漠上,綠洲旅遊、養殖業、農副產品都是他一步步的計劃,
通過這樣的模式,能更可持續地治理沙漠。
過去黃沙漫漫的沙丘上,早已山花爛漫、綠意盎然。
王恆興說,每一棵樹都是在向大地還債。
十幾年的苦心經營,他的生命早已和每一棵樹緊密相連。這些治沙人們,或早或晚,扎進大漠黃沙,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長年如一日的信念。
他們也許彼此互不相識,但卻在沙漠的某個角落,為了治沙默默耕耘,才能創造連聯合國都驚嘆的奇蹟。
愚公精神在現代,可能越來越少有人能做到。
在知道毛烏素之前,城叔也無從想像,會有這樣一群人,不為利益不為求名,為治沙貢獻自己的一生甚至兩代人都在堅持。他們的下一代,還將繼續傳承下去。
但因為有了他們,千年荒漠慢慢變成了滿眼的綠色,從前寸草不生,現在卻已經能種出又甜又香的西瓜、桃子……
沙漠不是一天積成的,空氣變差、土地退化也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同樣的,環保是每個人的事,即使做不到像他們一樣傾其所有,但城叔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做出一點小改變也是好的。
畢竟,想要世界更加美好,需要每個人的行動。
而付出行動,才真正有可能創造奇蹟,「逆天改命」。
資料參考:
電視節目《美麗中國》
人物story《了不起的中國治沙人》
視覺中國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內容
聽說微信改版後,有粉絲找不到我們了!
來~跟著以下步驟走,
置頂 / 星標 【一人一城】喜獲完整版封面特權!
※給錢也不加班?!這裡的人又懶又任性,卻被聯合國評為最幸福的地方之一
※朴樹狂懟《奇遇人生》節目組,粉絲評論區互撕,結局卻讓所有人笑出淚來
TAG:一人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