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半導體未來出路,從AI需求里找機會

半導體未來出路,從AI需求里找機會

「開票開到半夜,我們有最新的七納米,卻用最原始的計票方式,我們是不是真的很落伍?」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在2018半導體年會的提問,點出了台灣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斷層:AI應用沒有真正落地。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於新竹國賓酒店舉辦之「2018 TSIA年會暨AI時代的挑戰與機會」論壇,適逢IC設計60周年,大會做足聲勢,請來副總統陳建仁與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蒞臨開幕,更邀來Google台灣區董事長簡立鋒、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與中研院院士孔祥重進行演講與對談,暢談台灣科技與半導體的下一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5G與AI才能開拓新的藍海。」

盧超群感嘆說,台灣有最先進的七納米製程,但上周選舉計票到凌晨2點,還得用畫正字計票,顯示AI沒有真正落地,否則投票箱票一拿出來應該就可計票,他直言科技沒有導入真正該決策的點,比方人不在台灣也可以科技技術投票,否則2020年投票開票可能要拖到凌晨4點。

AI是動詞,自動駕駛汽車是半導體下一戰場

「AI不是名詞或形容詞,而是動詞。」簡立峰表示AI無所不在,它不是一個既有的服務,而是要通過技術與數據,集成軟硬體才得以發生。

2018半導體年會上,簡立峰表示,AI無所不在,它是不是名詞與形容詞,而是動詞。

20年來台灣創業難有人成功,是因為台灣市場數據規模小,很容易就玩完了;與其玩數據,不如回到半導體的硬體優勢上,與會的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則認為:「AI與半導體的機會,就在Device(設備)上。」

目前講的AI,都偏重在雲計算運算,但配合的終端設備也同樣重要,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張益肇指出,因為不能保證行駛的區域都有網路,因此離線功能的晶元顯得極為重要,此外還可以衍伸出其他商機,像是不需駕駛之後,娛樂需求興起,5G或是廣告推送等,將為行業、社會、與交通帶來新的革命。

AI三大商機,政府推「射月計劃」搶灘

簡立峰將目前AI的應用分為三大部分:雲計算的AI、終端設備上的AI、晶元上的AI,每一部分台灣都有機會。

雲計算服務產值將近2億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幅度快速成長,從終端設備收集大海量數據,若要使機器能自動學習,CPU勢必得特別設計產制;而終端設備上,加強運算與信息保護功能,也需要微處理器等半導體的加入;在晶元設計上,因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崛起,離線功能的晶元(off-line)與其他感測器(sensor)的需求也是後勢看漲。

簡立峰強調,AI在跨領域集成上極為重要,尤其在醫療、製造業、商業領域上。他提到Google推出CPR機器人,能讓醫生遠程控制機器人,AI依現場信息做出判斷,讓醫生進行急救。

面對AI的角色日漸重要,科技部在6月推出「半導體射月計劃」,扶植AI研究並補助採用AI科技之企業,早在5月也推出AI超級計算機「台灣衫」,不難看出政府積極轉型至AI與量子運算的野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輪網 的精彩文章:

WooCommerce爆遠程攻擊漏洞,超400萬網站受累
打車領域新勁旅,Waymo下月全球首推無人計程車服務

TAG:十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