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核磁共振更安全 未來 AI 技術將在醫療領域大顯身手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AI已經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從手機到智能家居,最近AI又被證明可利用到醫學領域。最近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利用AI技術使核磁共振更加安全,研究人員提出,AI技術可以減少核磁共振中造影劑的用量,對人體更加安全。
什麼是釓?
釓(Gadolinium)是一種重金屬,在核磁共振中常被用作為造影劑,用於增強核磁共振成像。之前有研究發現,患者接受核磁共振造影后,會有部分釓殘留在他們體內。
研究報告的作者、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員Enhao Gong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釓的確會沉積在大腦和身體里,所以當務之急是要降低患者的潛在風險,同時又能最大化磁共振檢查的臨床價值和效果。
釓對人體究竟有什麼影響我們尚不清楚,但放射科醫生正在努力尋找新的方法,儘可能減少釓的用量,降低患者的安全風險。研究人員表示,減少釓的劑量的最佳方法可能就是在未來核磁共振掃描中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捕捉核磁共振成像的小細節。
將人工智慧引入核磁共振將會使成像更加準確
人工智慧在醫學和科學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也就是為什麼Gong博士和他的團隊正研究利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來改進核磁共振。他們使用了被稱為卷積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模型,它允許計算機識別核磁共振掃描生成的圖像,同時分析掃描數據中的差異。科學家們一直相信,人工智慧能夠發現我們人類看不見的數據信息。
經過改進後,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識別全劑量掃描與零劑量和低劑量核磁共振成像的區別,結果表明,低劑量、加上機器演算法的核磁共振成像與全劑量的核磁共振成像差別不大。
成像結果沒有太大差異
這項研究成果發布後,神經學家更加確信人工智慧將可以用於未來的核磁共振成像掃描,減少造影劑的用量。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的作用曾經相當重要,不過我們現在可以利用人工智慧達到同樣的效果。預計如果這項技術可行的話,將會大大降低患者的安全風險,同時成像結果也沒太大影響。
來源:valuewalk
※為什麼說現在是出手你舊 iPhone 的最佳時機?
※蘋果專利顯示或正在研發一款可摺疊 iPhone
TAG:科技酷玩探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