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這首詩人人會背,其中蘊含三個典故,你卻只能看出一個!
李清照這首詩人人會背,其中蘊含三個典故,你卻只能看出一個!
用典,是古詩詞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就是引用古代著名的故事、人物或詞句,以抒發今人的思想和情感。用典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才識,而是可以起到減語辭之繁累、增文辭之妍麗的作用。縱觀唐詩宋詞中的名篇佳作,用典的案例可謂不勝枚舉,諸如李白、李商隱等奇幻派代表最甚喜之。
當然,用典也要講究技巧,而且技巧性很強。有人說讀唐詩吟宋詞時並沒有發現很多的用典痕迹,這是因為作者將典故合理地融入進了字裡行間,化骨入肌,方才不使人察覺。只有對此典故十分熟悉的讀者,才能洞若觀火,將其揪出。
今天小解要為大家帶來的詩,是李清照非常著名的一首五言絕句,名為《夏日絕句》。這首詩之所以經久不衰、如此膾炙人口,很大原因得益於李清照神奇的用典手法,短短二十個字中,她從容插入三個著名典故,可謂字字珠璣,更關鍵的是聲色不露,一般讀者恐怕也只能看出其中一個!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詩無一高級辭彙,也沒什麼壯麗的意象,卻能成為千古經典,其中蘊含的內涵可見一斑。起頭兩句如同破空裂雲而來,從天而降,勢如千鈞,一個孱弱女子卻能以豪邁的情懷將人生姿態闡釋得如此精彩,其看透生死的氣魄無與倫比!
後兩句主寫項羽,一個「思」字既點出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也表達了李清照對項羽英雄氣概的敬佩之情。這兩句所包含的典故就是項羽自刎烏江,這也是大多數人能夠看出來的一個典故。
但是聽完小解的初步解讀後,你發現另外的兩個典故了嗎?
其實另外兩典故就包含在「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之中,它們分別是「人傑」和「鬼雄」。人傑,意為人中豪傑,是漢高祖劉邦對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敬稱;鬼雄,語出屈原之《國殤》,曰:「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李清照此詩連用三個典故,其用意就是借古諷今。時值北宋王朝覆滅,徽欽二宗被俘北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此番國恨家愁怎不悲憤?李清照通過人傑、鬼雄與自刎的項羽為典,以諷刺南宋的軟弱無氣節,情感鏗鏘噴薄,語言力透胸臆,直指脊骨!
好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解讀完畢,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收穫。接下來小解再拋一首蘇軾的《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中有二句曰: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這兩句詩也各自引用了典故,你知道是哪兩個嗎?
參考書目:《易安詞》
TAG:中歷文物鑒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