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儒釋道三教都講修心,這心到底是什麼?

儒釋道三教都講修心,這心到底是什麼?

說修行要修心,修來修去心是什麼?大家可曾問過這個問題,我們的意識是心?還是在跳動的器官是心?亦或者,我此刻之念是心,下一刻的念頭和此刻不同,那麼那個念頭是心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關於什麼是心,管仲曾專門研究此事,管仲在今天沒啥名聲,但孔子曾贊「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簡單來說就是孔子認為如果沒管仲,孔夫子出生的時候華夏就沒了,我們都要留蠻夷的髮型,穿蠻夷的衣服。諸葛亮當卧龍時,也常常自比管仲樂毅,這些名人的稱讚,可見管子在事業上的成就,在學術上,管子法家為主,道家為輔的代表人物,有《管子》八十六篇,惜今日只存七十六篇,其中《心術》一文以道家為主。

管子認為:「心在人身體和靈魂中的地位是君王!人的身體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職務,如果人心的活動符合道,那麼身體器官會正常工作。反之如果人心嗜欲,器官就會不正常工作。」打個簡單的比方,大家如果對一件事入迷,別人叫你,你是聽不到的,就是嗜欲以充塞器官;但這不是最危險的,最危險的是人被慾望迷惑,看不見聽不見,於是就會被騙!如小兒釣龍蝦不須用鉤,一塊肉龍蝦夾住便不會放開,落入人手時鉗子還死死夾著肉了!

簡單來說道家認為心就是我們的念頭,讀者此時生一念,便是心出現的時刻;如果念頭太多,便是心亂;念頭太飄忽,一會東西,便是心不定。

儒家對心的描述,我們可見於《荀子·性惡》,這篇文章思路非常有意思,他是以儒家想法推出法家道理。他認為情慾是心,禮儀等等都是聖人通過後天努力研究出來的限制人性的,如果不限制,任由情慾發展那麼必定會放大人性本身的惡,而人生下來便是惡的。

其實不管是孟子談行善,還是仲尼論禮法之中,儒家從一開始就認為人是需要勸善,需要禮儀法度的約束,因為人的情慾可能會讓心變歪,所以需要這些。荀子則認為情慾既本性,人天生就是壞的。

孔孟荀對於情慾於心的開發是一致的,但孟子認為人的感情會催生人走向善,只要不過即可,但荀子認為這些必然催生人走向惡,至於不過度則需要用法度約束。他們對於心和情慾的認知是一致的,但對於其結果有分歧。

故我們可知儒家認為人心既情慾,人的感情慾望皆源於心,故人需正心,修正感情慾望,以讓情感慾望符合正道。

至於佛家如何看,道士可算半個儒生可談儒,佛家這裡就不談了。

僅看上文儒道兩家其實分歧不大,主要在於道家人心念看的更縝密宏觀!如人心是君王,七竅等器官為臣子,君王會不聽臣子的話,臣子垮了亦會損害君王,故道家談的是性命雙修,講究器官和心念都要照顧,認為這樣修心才事半功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九天司命灶君聖誕
行兇被反殺的龍哥紋的是什麼神?紋什麼可以有好運?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