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諸子百家》名言大觀:「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建議收藏

《諸子百家》名言大觀:「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建議收藏

於秋璇 - 漢宮秋月.mp34:44來自青梅煮酒論國學打開今日頭條,體驗完整音頻內容

自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3.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5.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6.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諸子百家》名言大觀:「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建議收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明志

1.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4.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誠信

1.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2.輕諾必寡信。——《老子》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5.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持節

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重義

1.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2.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3.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4.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5.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6.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貴和

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_"莀P"莀?山木》

厚仁

1.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4.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

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

7.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8.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l 務 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諸子百家》名言大觀:「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建議收藏

l 奉 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

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

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 明,偏私則 政治黑暗。

l 勤 儉

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l 求 新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l 審 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l 好 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繫實際進行思考。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l 尚 勇

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諸子百家名言薈萃

1. 天地方圓,不是用規矩製作出來的;日月星散布光明,不是磨光的力量;春天鮮花燦爛,不是浸染所稱的色彩。應當知道那至真,貴在天然啊。

2. 不要爭取不可能得到的,不要勉強力不勝任的,不要告訴不想知道的。爭取不可能得到的,勉強力不勝任的,告訴不想知道的,這就叫老而無功。

3. 孟子說:「高明的工匠不會因為拙劣的工人改變或者廢棄規矩,羿這種神射手不會因為拙劣的射手改變拉弓的規格。君子拉滿弓弦卻不發箭,只作躍躍欲射的姿態。他們在路上合適的地方站著,有能力的人就會跟上。」

4. 我曾經整天地思考,還不如抓緊片刻時間學到的多;我曾經踮起腳來遠望,但不如登到高出看得遠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是很遠的人也能看到;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大,但是聽的人聽得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他善於走遠路,卻能到達千里之外的地方;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卻能橫渡長江和黃河。君子與一般人的素質沒有不同,只是他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5. 世人不管是愚笨,是聰明,都想多識人,廣見事,卻又不肯讀書,這就如同想飽而懶得做飯,想暖而又懶於裁衣了。

6.從事學習不如從事求師。老師,是做人的標本模範。

7. 勤學好問,聞見多,記憶力強,這種人才世間有很多;能夠著書立說,議論古今的是非通變,一萬人中難有一人。大凡學術貴在貫通的原因,是在能夠創造性地運用。如果只是誦讀,即讀文學又讀學術,即是誦讀千篇以上,也不過如同鸚鵡學舌巴了。

8. 孔子說:「只是具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喜歡人,厭惡人。」

9.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論,有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愛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愛。」

10.孔子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的道理;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的道理。」

11.學習要牢固專一,一方面進入學習,一方面又離開學習,只不過是平庸之人罷了。全部地了解它,掌握它,這以後才稱得上學習。君子之道不完全、不純粹是不能夠成為美的。

12. 孟子說:「一個人講話很輕率,是因為他沒有承擔什麼責任。」

13. 孔子說:「應當跟他談話而沒有跟他談話,那是錯過了人才;不應當跟他談話卻跟他談話,那是浪費了話語。聰明的人不錯過人才,也不浪費口舌。」

孔子說:「信仰主張不相同,不能一起商量事情。」

14. 孔子說:「誠心誠意地勸告他,好好地引導他,他如果不聽就算了,不要自討羞辱。」

15. 我聽說交友詳審周全的不會失掉朋友,交友繁雜的大多好後悔。所以先哲總是首先選擇而後結交,而不是先結交而後選擇。

《諸子百家》名言大觀:「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建議收藏

16. 以精神為主,身體會從而收益;受身體所控制,精神就會從而受害。

精神氣志,在性情恬靜、不斷充實者那裡,會日益強壯;在性格暴躁、不斷消耗者那裡,會日益衰竭。所以聖人會調養他的精神,和緩他的意氣,平順他的身體,從而與自然大道相沉浮俯仰。

17. 各種享樂,產生於治理得好的國家;憂患,產生於混亂的國家。一味追逐享樂卻貽誤治國的,並不是真懂得享受的人。所以賢明的君主,必定首先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以後各種享樂便可以從中獲得;昏庸的君主必定一味追逐享樂卻貽誤治國。

18. 能言者無不讚揚堯,而堯時的政治並不一定都好;舉世無不貶低紂,而那時政治並不一定都失誤。所以一枝枯敗,無損繁林的茂盛;灝麥冬生,不能緩解眾多植物的枯敗。西施有缺點而無損其美,是因為美多;嫫母有優點卻不能挽救她的丑,是因為丑得厲害。

19. 見識不遠的,不能和他談論大道;智慧不高的,不能和他研究至理。

20. 大道廣大妙絕,難以形容指稱;大辨識透萬物,難以平常言論;大仁惠愛群品,不講小恩小惠;大廉洞察事理,並不講求小的遜讓;大用宏接外物,沒有忌刻害人之心。

謝謝您的閱讀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論國學 的精彩文章:

20個佛教經典故事:百讀不厭,開悟人生
各大姓氏的祖訓,讀一讀,記一記,受益匪淺 !

TAG:青梅煮酒論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