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天下最奇葩的學校:貴州出地皮、廣西出材料,一校跨兩省

天下最奇葩的學校:貴州出地皮、廣西出材料,一校跨兩省




貴州和廣西交界處有一個村寨叫做烏英,這個是一個苗寨,但它分屬於貴州和廣西,卻沒有明顯的行政區劃分界線。這裡面有一所小學,卻有兩塊牌子,貴州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烏英教學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烏英教學點。夠奇葩的吧,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這裡,看看這裡的奇葩故事。







這所學校是貴州出地皮、廣西出材料、群眾集資出力共建的教學點。學校只有兩個老師,一個廣西籍一個貴州籍,貴州籍的吳仕生(左)和廣西籍的梁玉田(右)都是烏英人。梁玉田是接上任廣西籍蒙志發老師的80後年輕教師,今年負責一年級(和幼兒班同教室上課),吳仕生則負責二年級,次年交換包班。







烏英教學點現有兩個年級一個幼兒班共21人,其中廣西籍學生14人,貴州籍學生7人,教材使用和課本費全免。







烏英屯位於黔桂兩省交界,世代雜居著廣西和貴州兩省群眾。烏英寨共有140戶670人,其中100戶460人屬壯族自治區融水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210人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鄉南岑村六組(烏英自然寨)。目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每天清早,吳仕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吹響小叫笛上早讀課,學生們一聽到叫笛聲便迅速進教室。據說學校不用鬧鐘是因為尊重當地習俗,不能驚擾學校旁邊那5棵連體的百年老楓。







廣西籍的梁妹泵和貴州籍的潘培安,結婚28年,夫妻倆恩愛有加,育有1兒1女,兒子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女兒小學畢業,是寨里最注重培養子女的標杆。







貴州籍的潘永雄和廣西籍的梁開花結婚25年,夫妻倆相敬如賓,是寨里聯姻的模範家庭。育有1兒2女,兒子讀南寧民族建築學院,大女兒就讀南寧醫學院,二女兒就讀貴州從江一中。







吳仕生打穀子歸來,因4年前小腿骨折幹不了重活,只好一挑分兩次搬。並調侃說,到省外去打穀子去。







烏英人都很勤勞,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吳仕生和愛人搬完穀子進家後天己大黑,這才開始做晚飯。






吳仕生有兩個號碼,一張廣西卡,一張貴州卡,信號不穩時就得人移動找信號。







烏英苗寨民居保存完好,傳統的染布曬布也是寨里的一道風景線。







由於地處深山,烏英苗寨保存著很多古老的生活方式。秋收時節,人們在稻田燒魚就當做午飯,這裡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分屬貴州和廣西的人親如一家人,和諧相處,太安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奇物語 的精彩文章:

這一家人在荒野生活18年,自給自足出門必帶獵槍,對生活很滿意!
這些孩子的悲慘遭遇讓人心痛,五個月大男嬰去世時體重僅有4.8斤

TAG:怪奇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