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借著受到專寵,動了母以子貴的念頭
原標題:戚夫人借著受到專寵,動了母以子貴的念頭
戚夫人借著受到專寵,動了母以子貴的念頭
戚夫人,名懿,祖籍定陶(今山東定陶),時居下邳(今江蘇邳州),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從後世出土的漢畫石像中,還可以看到她「翹袖折腰」的婀娜舞姿。戚夫人因年輕貌美,能歌善舞,常鼓瑟撫琴陪侍在劉邦身邊,深得劉邦寵愛。後因廢立太子之故,與皇后呂雉成了生死冤家。劉邦去世後,戚夫人母子被呂后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這讓後世唏噓不己,因為人們總是同情弱者。但,當我們透過事情的表象去分析事情的本質時,卻能發現,事情往往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譬如,戚夫人之死,就不單純只是由呂后這一個方面的原因造成,而是由若干因素合力促成的。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楚漢爭霸,項羽率三萬精騎突襲彭城(今江蘇徐州),大敗五十六萬漢軍,劉邦落荒而逃,方才保得性命。傍晚時分,劉邦躲過楚軍追趕,來到一個村莊。至一老漢家借宿,攀談中,得知老漢姓戚,從定陶避戰亂到此,父女二人相依為命;戚老漢也從交談中得知來人便是漢王,慌忙惶恐下拜,隨後,老漢入內吩咐女兒整備酒飯。不一會,一位二九佳人,端著酒肴,姍步來前。劉邦細看,雖衣衫樸陋,卻生得眉清目秀,體態輕盈,不免稱羨。老漢命女兒放下酒肴,行禮入內。劉邦與老漢邊吃邊聊,幾杯下肚,漸漸放鬆,不免問及戚女婚嫁。老漢看出劉邦心事,連忙說:「小女今年十八,尚未談婚,漢王如不嫌棄,就讓小女侍候漢王吧!」劉邦道:「我逃難至此,承蒙留宿,己感盛情,豈能再委曲令媛做我的姬妾。」戚老漢說:「漢王不必過謙,只怕小女不配侍奉。」劉邦道:「既承老丈美意,我領情便了。」說罷,劉邦解下玉帶,作為聘禮,當夜便與戚女成婚。次日一早,劉邦辭行,戚家父女苦留,劉邦說:「我軍新敗,將士不知所在,我怎能在此久留?且容我往收散卒,待有大城可住,定來迎接老丈父女,決不爽約。」老漢不好強留,只得和女兒一同送別漢王,僅做了一夜夫妻的戚姬,此時依依不捨,劉邦硬著心腸策馬徑去。而得一夜雲雨的戚姬,就此懷孕,產下一子,便是後來的趙王劉如意。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在定陶稱帝,立呂雉為皇后,劉盈為皇太子;並接來戚氏父女,封戚懿為貴妃,史稱戚姬或戚夫人。呂后與戚姬的後宮生死戰,就此拉開序幕。
由於戚夫人青春年少、貌美如花,歌舞彈唱,無所不會,故而入宮後便得到劉邦的專寵。建都長安的劉邦,卻經常居住洛陽,然每行必令戚夫人相隨伴駕;倒是冷落了長年留居長安,己無法與戚姬爭寵的皇后呂雉。從後宮女人的角度來看,戚夫人犯了在後宮獨佔皇帝的大忌,這讓呂后如芒在背,恨心頓生。
最要命的是,戚夫人借著受到專寵,動了母以子貴的念頭,經常在劉邦面前泣哭,求改立如意為太子。此時劉如意己十歲,生得聰明伶俐,而太子劉盈卻秉性柔弱,讓劉邦覺得不似自己,倒是如意和自己十分相似,不禁也動了更換太子的心思。戚姬以一個女人常用的思維和方式,來對待更換儲君這樣的天下大事,來動搖皇后和太子的地位,這怎能不激起政治女人呂后的殘酷殺機,並引起極有心計的呂后的高度警覺。
第一次換儲風波發生在漢十年(公元前197年),一日早朝,劉邦提出要更換太子,群臣皆力爭,劉邦不聽,令詞臣草詔。只聽一聲大呼:「不可!不…不可!」原來是口吃的御史大夫周昌站出來阻止。劉邦問:「你只說不可二字,是何道理?」周昌情急盛怒,憋了半天才說出:「臣口不能言,但期期知不可行。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周昌的期期艾艾,引得劉邦一陣大笑,笑罷退朝,第一次換儲大事,就在周昌的兩個期期中化解了。這一切,都讓高度警惕的呂后躲在東廂房聽到了。散朝後,呂后攔住周昌,跪地拜謝道:「今日若非君力爭,太子恐己被廢矣。」一國之母能如此屈尊降貴,跪謝臣子,既說明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呂后會不惜一切手段,也說明呂雉對戚懿的仇恨,將不共戴天。
呂后畢竟很有心計,她讓哥哥呂釋之找謀士張良出主意,張良面授呂后一計。他說劉邦生平最敬重四個人,即: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和角里先生,四人合稱「商山四皓」。劉邦當了皇帝後,便想將「商山四皓」請來幫助治理國家,但他們怕劉邦不尊重讀書人,故不願出來,而隱居在山中;如能請出這四人,時時伴隨在太子左右,劉邦就不會打廢立太子的主意了。呂后聽從了張良的計策,重金禮聘「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身體每況愈下的劉邦,在戚姬的不斷央求下,再一次重提更換太子之事,這一次遭到張良和太子太傅叔孫通的強烈反對,叔孫通甚至威脅要進行尸諫。劉邦無法,此事又一次延宕。一日,劉邦身體稍好,便置酒宮中,召太子劉盈侍宴。只見太子身後站著四位發須皆白、氣度不凡的長者,劉邦心中驚異,問太子,四老何人?太子尚未回稟,四皓自答姓名。劉邦愕然道:「公等便是商山四皓么?我求公己閱數年,公等避我不至,今為何至此,從吾兒遊行。」四皓答:「陛下輕士善罵,臣等不願受辱,故避而不來。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我等甘願為他效命。」劉邦聞言,半晌才說出一句話:「請公等好好護佑太子。」宴畢,劉邦召戚夫人至前,指著四皓的背影說:「我本欲改立太子,奈何太子得此四人輔佐,今翼羽己成,勢難再動了。」此後,劉邦再也未提更換太子之事。戚姬雖然被劉邦寵愛,但在玩弄權術上,完全不是呂后的對手。
漢十二年,劉邦去世,劉盈即皇帝位,尊呂雉為皇太后。劉盈因年輕懦弱,朝政由呂后掌控。呂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置恨之入骨的戚夫人。她將戚夫人卸去宮裝,改服赭衣,罰為奴隸,並命人拔光戚夫人的頭髮,驅入永巷內圈禁,勒令舂米,每日定量。戚夫人每每舂米便唱:「子為王,母為奴。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誰當使告汝。」呂后聞訊大怒:「賤奴尚想倚靠兒子么?」遂派人將趙王劉如意從封地召到長安。漢惠帝劉盈知道母后想加害同父異母的弟弟,便親自到灞上將如意接到宮中,同吃同住,寸步不離,讓呂后無從下手。一日清晨,劉盈外出騎射,本想叫如意同行,奈何如意年幼貪睡,劉盈不忍叫起,便獨自去了。誰料前腳剛走,呂后隨後派人將毒酒強行給如意灌下,劉盈回宮,如意早己七竅流血死在床上。
劉如意被害後,呂后仍不罷手,又將戚夫人灌下啞葯,熏聾耳朵,挖掉眼珠,割去舌頭,斬斷手足,然後扔到永巷的茅廁里,稱之為「人彘」,這種害人手段,真可謂亘古未聞。更不可思議的是,她竟然讓兒子劉盈去觀看。當劉盈得知茅廁中那血肉模糊的怪物就是戚夫人時,嚇得臉色大變,失聲哭喊:「這不是人做出來的事,我是太后的兒子,沒臉再掌管天下了!」並因此得了一場大病,從此劉盈不再管理朝政。
三天後,戚夫人在茅廁中悲慘死去。直至漢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位後,才在戚夫人的故鄉定陶建祠祭奠。
從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出,造成戚夫人之死的原因有三:一是劉邦處理國事果斷,處理家事猶豫,明知無法更換儲君,卻不能決絕戚姬的請求,讓戚姬心存幻想;二是戚夫人沒有城府,不會低調處理劉邦對自己的寵愛,犯了爭寵奪儲的後宮大忌;三是呂后的性格狠毒,呂后對任何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都必除之而後快,數年積累下來的生死仇恨能不報嗎?
從戚夫人的悲劇中,人們還可以悟出一個淺顯的生活哲理:在生活中,老是以高調展示自己的人,可能會很炫目,但,炫目中卻蘊藏著危險。或曰:「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全文完)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