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基因編輯嬰兒」出現後,設計一個「完美嬰兒」離我們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嬰兒」出現後,設計一個「完美嬰兒」離我們還有多遠?

基因編輯嬰兒的實驗,遭到了科學人士的強烈譴責。但除了違背倫理道德之外,很多人可能在關心這對嬰兒的命運。

在後台評論里,我們看到:有人稱她們為「新人類」,有人擔憂她們的未來,甚至還有人說要死這兩個女嬰,維護「人類基因庫」。

殺嬰,既殘忍又毫無意義

這次基因編輯本身的目標並沒有引入任何新基因,它的目標CCR5Δ32本來就是自然界存在的突變,影響基因庫什麼的根本無從談起。因為目前CRISPR基因編輯會有脫靶,所以可能帶來其他意料之外的突變,但這些突變和自然界里的突變也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數量多了幾個,不構成絲毫的殺嬰理由。納粹都沒有主張到這種程度。

如果這些突變里有一些是有害的,而這兩個孩子沒有夭折,那麼這些有害突變確實是進入了人類基因庫。但是人類基因里有害的突變何止千千萬,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要殺的話只能一起都殺掉了

有可能其中有個別突變危害巨大,但那就意味著她們會夭折,基因也就傳不開,也就不會對其他人產生任何遺傳上的影響。有害基因不是病毒,不可能一邊殺人還一邊傳播

如果這些突變沒有這麼大危害,那別人也沒有任何可擔心的,又不會傳染給旁人。唯一的風險在於她們的後代可能繼承這些突變,但就算這樣還有很多常規的醫學方案能幫助她們,讓後代躲開危險。歸根結底,表達這種情緒的人大概只是像往常一樣,拔刀向更弱者。

這次事件里這兩個女嬰已經是最大的受害者,憑空冒了並無必要的風險,請不要再繼續傷害她們和她們的親人了

願以上這些如果都不要成真。願她們健康快樂成長。

這對嬰兒的出現,並不會影響人類的基因庫。但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是否暗示著另一種可能——設計出最完美的嬰兒?

設計完美嬰兒,不太可能

這一次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雖然各種意義上都很糟糕,但還遠遠沒到科幻里「設計嬰兒」的程度。

基因編輯的種類很多,有一種常用的分類方式是這樣的:首先看你是在治療疾病還是強化特性,然後看你是在處理種質細胞還是體細胞

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基因療法,是治療體細胞里的疾病。比如說,我的肝臟出了問題,這個問題來自基因,那麼研究者就想辦法修改肝臟的基因來消除這個問題。這樣做有風險,但有明確的好處(治病了),而且人的肝臟細胞的基因是不會傳給後代的,所以再糟糕也是我一個人倒霉,知情同意願打願挨。

強化體細胞的特性這件事情還沒有很多人做,但原則上不是沒可能,比如修改毛囊基因讓禿子重新長頭髮什麼的。(目前有很多化妝品會宣傳自己把DNA如何調整了,別信,和真正的基因編輯沒關係。)

再來,是細分種質細胞或者體細胞。

治療種質細胞疾病,本來是研究者所預料的突破點,但它的風險要比治療體細胞疾病更大,因為一旦搞砸了,不但被治療者倒霉,後代也要跟著倒霉。而且,這種情況基本都意味著要編輯受精卵或者胚胎,被治療的人要很久以後才能長大成人,不確定性更多,而且根本談不上什麼知情同意自願承擔風險了。但是,如果是治療一種必死無疑或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那還算說得過去。

結果萬萬沒想到,這次的大新聞一步登天,直接去強化種質細胞的特性了。

這個案例本身在倫理上很有問題(我上兩條微博講了)。被試的嬰兒是父親患有HIV、母親沒有,但本來父親傳給嬰兒就是極罕見的案例,哪怕母傳嬰也有很有效的常規阻止手段,所以談不上挽救生命。而且,兩個女嬰里還有一個沒有真正編輯成功,所以並不能有效抵抗艾滋病,只能減慢病程。這就是承擔了風險而遠沒有獲得對等的收益

但幸運的是,這距離科幻里的設計嬰兒還很遠。為啥呢?

因為設計我們真正想要的那些東西,實在太難了。幾乎所有我們最在乎的特徵——身高,相貌,智商,運動能力——都是由成百上千、成千上萬個基因控制的,還加上極度複雜的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以現在的技術一次修改這麼多基因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也不可能

更何況,你要把它們改成什麼樣呢?

不能一次改這麼多,是因為CRISPR的單次修改成功率還太低。去年有個新聞是美國第一例胚胎修改,那次很不錯,成功率達到了72%,比這一次研究者宣稱的成功率44%還高些(2015年第一次只有5%)。

假定每次修改成功與否是獨立事件,那麼就算以72%的成功率,修改10個基因也只有3.7%能全都成功,修改50個基因那就只有0.000007%能全都成功。當然72%這個數字一定能繼續改進,但是以CRISPR自身的精度來看,對一個胚胎進行100次以上的修改只能停留在純理論假想中。

換言之,我們手頭根本就沒有能夠實現科幻意義上設計嬰兒的工具

現在不可能,那以後呢?

當然技術在進步,我們可以想像未來也許會有極端快捷精確的工具能讓編輯胚胎和編輯文檔一樣容易(但那是未來想像,而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科技進展,屬於非常不同的領域)。

到那時,就會面臨第二個問題:改成什麼樣

今天的胚胎修改,目的非常明確:有些單個的基因有好版本和壞版本,壞版本致病,好版本正常。我們把壞的改成好的,就解決了問題。

但是諸如身高或者智商沒有這種好事兒沒有一個矮基因或者笨基因供你消滅

面對這麼多基因相互作用的龐大網路,每個基因同時都還負擔多種任務,就連定義好壞都是問題,更不要說具體分辨每個基因有多好多壞了。你確實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挑選一個現成的好基因網然後照抄,但照抄並不需要胚胎修改,直接克隆甚至精子庫卵子庫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了。

最後,等到十分遙遠的未來,也許我們終於能徹底搞明白每一個基因都在做什麼,又怎麼和別的基因相互作用。給定一套基因組,我們就能知道基因這一半會怎麼影響一個人的未來(但還有環境的另一半,所以永遠不可能完全預測)。那時,科幻意義的設計嬰兒才可能實現。

但一種如此成熟的技術不太可能成本很高(正如今天基因測序已經十分廉價),所以一定能找到辦法不讓它成為有錢人的專屬玩具。畢竟那時的相關的討論一定已經很充分,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一定就位了。

新技術不可怕,沒人管的新技術才可怕。

作者: Ent

編輯:Iri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果殼」如需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設計完美嬰兒,不太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虎媽成功了嗎?《虎媽戰歌》到底講了啥?
清腸、排毒、除宿便?還是先了解一下你的腸吧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