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鄭永年:在中國做官的分為三類人,第三類中很多人出了問題

鄭永年:在中國做官的分為三類人,第三類中很多人出了問題

地緣政治學者鄭永年11月27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談到在今天的中國官僚機構里,可以發現以下三類人:

第一類人可以稱為「口惠而實不至」,熱衷講大政治和大話。簡單地說,這個群體基本上是「玩虛的」。這個群體是少數。第二類人是「不作為」的,他們可以準時上班、準時下班,上班時讀書、看報、寫文件,但沒有行動,表現為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也不做,只是占著位置。在很多官僚機構里,這個群體是大多數。第三個群體也是少數,他們想作為、也是有作為的。

文章說,這三類官員會有三種行為,產生三種結果。在正常情況下,第三個「作為」的群體應當得到「獎勵」,第二個群體必須得到懲罰,而第一個群體為人們所輕視。不過,實際的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的。

第一個群體的人往往得到提拔,因為他們沒有實際行為,不僅不犯錯誤,而且由於很高調,往往會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這個群體的人得到提拔,還有一個被錯誤理解的「政治上正確」問題。對上級來說,「政治上正確」主要是要把頂層設計的政策落實下去,把事情做好;但對這個群體的人來說,「政治正確」更多地意味著「唯上」,不管用什麼方法,讓上級領導高興即可。

第二個群體的人「不作為」,這意味著平平庸庸,但也不會犯大的錯誤。這個群體中,一些人得到了提拔,有的則是原地踏步。這個群體中尤其是那些快要退休的人,則大多在等待「軟著陸」,即在退休之前堅持「不犯錯誤」,安全退休。而第三個群體,即「作為」的人,在一些條件下,有的也得到了提拔,但很多人出了問題,甚至進了監獄。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文章認為,一般說來,就人性來說,不管什麼樣的體制,總會出現這三個群體。中國今天的問題在於,「不作為」的官僚佔了官僚機構的多數。儘管人們也可假定人性因素在發生作用,但如果要促成官僚的有所作為,就必須從體制的角度來分析。

文章指出,很多幹部還是想作為的,但一旦有所作為,就困難重重,不僅要面對來自上級的眾多政策、政策之間的不一致性、政策的地方化等等,更重要的是,一旦想做點事情,就會觸動其他人的利益,這些其他人就會變成告狀者。因此,對想作為的官員來說,不作為便是最理性的選擇。

「不作為」既不是大多數官員的本意,其結果也是對執政黨、社會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的損害。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文章提出了六條建議:

一、改變決策模式,使其科學化。從前過分分權模式有重大缺陷,但現在過分集權模式也有其缺陷,這就必須通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決策模式。

二、監察權明細化。要確立監察權的邊界,不能什麼都監察,以保證執行權的空間,避免監察權「為了找錯誤而去找錯誤」。

三、要明確舉報者(告狀者)的責任,誣告必須承擔政治和法律責任,以避免舉報泛濫或濫告狀。必須節制易如反掌的舉報(例如網路的匿名告狀)行為。

四、制訂一部《改革促進法》,賦予官員試錯空間。沒有人可以保證執行政策可以百分之百成功,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改革出現一些差錯,就不能承擔那麼大的責任。尤其要對「終身追究責任」明細化,誰也不想在退休之後被終身追究,也沒有人想坐牢。

五、改進行政法規,明確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一項政策經過集體決策和通過,只要執行官員以公開透明方式、根據集體決策來執行,即使出現問題,不能算是個人的責任,而是集體的責任。

六、在「黨政聯動」「黨政合署辦公」的基礎上,在基層實行「黨政一體化」改革,真正實現「小政府」的目標,大量減少黨政官僚機構的數量和人員,在此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公務員的薪水。

(文章來源:《聯合早報》;圖片來源:網路。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來 的精彩文章:

污稱「中國是個屎一樣的國家」引發抗議,有中國網友稱自卑才抵制
美國新一代隱身轟炸機7年內服役,中國轟20或面臨強大對手

TAG:衛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