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曾是趙子龍故里,卻拉開安史之亂覆亡的序幕,大唐此後成功渡劫

這曾是趙子龍故里,卻拉開安史之亂覆亡的序幕,大唐此後成功渡劫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三國趙子龍是其中一個,他一身是膽,身陷曹營,來去自如,為蜀漢拋灑熱血,英雄暮年仍矢志北伐,讓人動容,每次陣前高呼「吾乃常山趙子龍」,都會讓敵將膽寒三分。

五百多年後,燕趙地區依舊慷慨悲歌,當時正值燕趙人氏安祿山擁兵叛亂,將唐朝政局攪得底朝天,一時間,名將紛紛殞命,兩京長安洛陽失守,皇帝出逃,但是國家動亂之際,往往會有良將們自發挺身而出,浴血廝殺,成為興唐的柱石,其中就有跟安祿山、史思明的營州同鄉李光弼。

李光弼是契丹人,他的外祖父跟父親都享有國公的稱號,這一切跟唐朝喜歡用蕃將有關,他受漢化影響很深,忠君為國義不容辭,雖然他常年鎮守唐朝西部邊陲,克吐蕃敗吐谷渾,威名遠揚,但是年過半百仍沒有獲封節度使,使得他居功第一,名氣卻在郭子儀之下。

唐朝總共有十鎮之兵,安祿山已經有其四,不難想像,他會在短短几個月,攻城略地就像切菜一般,其中最為強悍莫過於史思明所部,當時盤踞著整個河北,李光弼在郭子儀的任命下,鎮守常山,當時史思明的軍隊有兩萬騎兵,而李光弼只有五千朔方步兵,但是戰爭的勝敗往往不是取決於雙方數量的多少,而是民心和智謀。

李光弼是不可多得懂得攻防的帥才,軍隊進入常山時,他安撫百姓得當,又成功招降了叛軍頭目,使他得以知曉叛軍內情,面對叛軍騎兵,他將步兵、長槍兵、弓箭手組合起來,彌補了步兵的劣勢,重創史思明的軍隊,然後又派兵兩千奇襲了叛軍的援軍,收復了常山七個縣,不久跟郭子儀在聯手再破史思明,河北十多個郡重新歸附唐朝,很快又有太原大捷的消息傳來。

如果將士繼續向叛軍的老巢范陽進攻的話,叛亂只需兩三年的功夫就能徹底平定,但是唐肅宗不聽從李泌的勸告,執意要儘快收復兩京,確定自己的權威,唐軍將士因思家不想輾轉作戰,叛軍獲得了難得喘息的機會,這場平亂戰事被拉長了八年,叛軍內部安史兩家矛盾重重,加上李光弼、郭子儀等名將在軍事上的壓制,最終叛亂以史朝義的自殺而結束,大唐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場劫難。

參考文獻:歐陽修、宋祁《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道光難道只有節儉這個優點?他曾做過這件事,足以顯露帝王氣概
雍正久居紫禁城中,為何對大臣的一切了如指掌?只因有這個部門的存在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