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起正確認知的五個心路歷程和階段

生起正確認知的五個心路歷程和階段

由伺察意到比量,中間有很多層次,並非一下子就變成比量 !

這裡將伺察意區分成五個階段,這五個伺察意分別為:

「第一、謂無理由伺察識」、「第二、謂與理由相違之伺察識」、「第三、謂理由未定之伺察識」、「第四、謂理由不成立之伺察識」、「第五、謂雖有理由但未抉擇之伺察識」。

先從第一個階段「無理由伺察識」,接著第二個階段是有理由,但是所持的理由是相違的,第三個階段則是所持的理由沒有那麼離譜到相違,但是還無法成立,「未定」的意思是沒有周遍。

第四個階段有周遍但是因沒有成立起來。第五個階段是,在正因論式裡面周遍存在,宗法也存在,但是對某人,或對自己而言,就是還沒有到這個時間,雖然這個是正確的正因論式,但是對我們並沒有作用,伺察意大概就分成這五個階段。

比如說「一切法是空,沒有自性」,學習佛法的人都這麼說,當念誦 《心經》時,如「色即是空」,我們可能會想什麼是空?但是一開始都是「無理由伺察識」。

為什麼「無理由伺察識」呢?因為我們完全跟著聲音走,這個聲音不是理由,只憑著佛經裡面的講述,就用它來當理由,這個聲音完全不是真正的理由,所以這些就是「無理由伺察識」。

可能我們會認為自己已經懂了,已經生起比量了,這並不是比量,而是「伺察識」裡面最差的「無理由伺察識」。

看這個例子,「如唯依言聲音無常之語,以執聲音無常之知覺」,這裡他所依靠理由是什麼呢?聲音是無常,因為佛經裡面講:聲音是無常,我們心裡會想:喔,聲音是無常,像這樣的想法,這就是 「無理由伺察識」。

我們認為是有理由,但實際上是「無理由伺察識」,這是第一個階段。就是完全沒有抓到意義,只是跟著聲音走。

再進步一點,好像有一個理由,但是所持的道理是完全相違,這是第二個階段的「與理由相違之伺察識」。

它不是跟著聲音走,它有點思惟到意義上面了,有比較深入了、有思惟了,但是這個思惟搞錯了,所用的理由是相違的,這就是第二個階段的「與理由相違之伺察識」。

比如說,我們會這樣講:「一切法是沒有自性」,它的理由是如虛空一樣,也就將它變成沒有了,將它變成沒有,以這個當理由來說明這就是自性空。這與實際上相違,空性不是完全沒有,完全沒有和空性是相違的;空性是有的,而且由依賴因緣的這個緣起,使空性還更豐富的有。

所以當我們講:有法「空性」,理由是如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了,都無了,若以這樣來當理由的話,這理由是「與理由相違」的「伺察識」。這裡所用的例子是「如以不能表功能為因 ( 理由 ),執聲音無常之知覺。」聲音是無常,因為是什麼?因為它「不能表功能」,以這個當理由。

聲音是無常,因為沒有什麼作用。將沒有什麼作用為理由,這就是無常。這兩個是相違的。因為無常是有能表功能、有生,這才可以說無常;若是沒有生,不可以說是無常。

所以有生、有感果、有一個作用,這才可以說是無常。若完全沒有作用,怎麼可以解釋無常?所以若將「不能表功能」當無常的理由,這個就是相違的。這樣的想法,就是「與理由相違之伺察識」。

這例子與剛才講的一樣,當我們講:一切法是無自性,理由是如虛空一樣,也就是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種相違的理由。第一階段是把聲音當作理由——書上有講這個,佛陀有講這種就是無理由的。

第二階段好像有思考一個道理,但是這個理由是相違的,雖然它想的沒有錯 ! 比如說,聲音是無常,這是沒有錯;一切法是無自性,也沒有錯;但是所用的理由是相違的,這就是理由相違的伺察識。

第三個階段比第二階段相違的理由好一點,但是所持的理由沒有周遍,雖然所持的理由沒有矛盾、相違,所立法與因有交接,但是沒有周遍,這就是「未定」。

未定是沒有周遍的意思,也就是不一定。它用的理由比相違好一點,但是沒有周遍,也是不對的,也會有這種伺察識。

這裡舉的例子是「如以所量性為因 ( 理由 ),執聲音無常之知覺。」聲音是無常,因為什麼呢?因為是存在的法。他想的理由是這樣,但是存在的法不一定是無常,也有常法。

他的 (理路)是怎麼想的呢?聲音是無常,理由是因為是存在的法,這裡講到「所量性」,「所量」就是存在的意思,「量」能量的對境。用這個當理由,比相違的理由好一點。

第二個階段是因和所立法完全相違,第三階段是因和所立法沒有相違,但是沒有周遍,所以還是不對。

第四個階段,所立法與因有周遍,但是有法上面沒有成立,這也是不對的。所以第四個是「理由不成立之伺察識」,理由不成立是什麼呢?它是指所用的理由或因,在有法上面沒有成立。

比如說,聲音是無常,這裡是用「眼所見」,但是聲音不是「眼所見」。聲音是耳所聽的,不是眼所見的。所以,聲音是無常,因為是眼所見,若是用這種為理由,這個理由不成立。

哪一方面不成立呢?這個理由是指聲音是不是眼所見?不是,所以它的因是有法上面不成立的。但是眼所見和無常,這中間有周遍,眼所見的話,一定是無常。所以有周遍,但是有周遍,這個因沒有成立,也是不對。

這五個之間,好像一個階梯比一個階梯高,思惟的理由要一直轉。先是第一階段完全沒有理由的;再來有理由,但理由是相違的;接著雖然沒有相違,但是沒有周遍;第四個階段是有周遍,但是在有法上無法成立。

然後再來是第五個階段,什麼都成立了,什麼都具備,也有周遍,理由也成立,但是智慧力不夠,所以還是不能了解。這個時候還是屬於伺察識的階段,雖然他相信,但是沒有了解的時候,還是伺察識,所以它是「雖有理由但未抉擇之伺察識」。

這個理由雖然是正確的,也有周遍,理由也成立,是非常好的理由,但是他自己還未到這個時間。「未抉擇」的意思是它還沒有到這個階段,它還是「伺察識」。

比如說,若看 《中論》、《入中論》,及宗大師關於毗婆舍那的著作,如 《辨了義不了義善說藏論》等,思惟裡面的內容,這些所用的理由是完全正確的,有周遍,理由也是成立了,但是因為我們的智慧力不夠,還是無法生起比量,所以還是在伺察識的階段,這就是第五個階段。

我們大部分處在第一個階段,若是學得很深,有點會思考道理,有時候道理都是對的,但是自己的智慧力不夠,所以還是沒有理解,這就是第五個階段。

當理由成立,也有周遍,什麼都具備時,外面的正因論式完全圓滿,自己的智慧力也夠,這樣就會生起比量。所以,伺察意慢慢就會生起比量。

如對「聲是所作性及凡是所作皆是無常」尚未以量識認定時,則以所作性為因,執聲音無常之知覺。蓋所作性,雖是成立聲音無常之真因,但其人尚未抉擇故。

第五個階段的事例,聲音是所作性,理由成立,所作性是聲音上成立的,所作性一定是無常,周遍也有存在。但是這個人沒有了解所作性一定是無常,這個周遍並沒有了解,而且聲音是所作性,這個也沒有了解,他只是腦袋裡面有想這個東西是對的,但是智慧力還不夠,所以沒有了解。

因為沒有了解,所以無法生起比量。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伺察識。他思惟的理由有用,但是用的力道不夠。沒有了解的情況下,還是伺察識。

所以聲音是無常,因為所作性故,這個時候,他用的理由完全對,這是完全圓滿的正因,但是自己的智慧不夠力,所以無法生起比量。但是那個時候他有信心,他覺得聲音是無常。他相信,也有想,但是未生起量。這個階段還是伺察識。到此講完了伺察識。

我們已經對顛倒識、疑及伺察識有些理解了,雖然好像只有三個,但是每個裡面又可以細分為很多個。也就是顛倒識裡面什麼樣?疑有多少部分?伺察識有多少部分?就這樣,每個又可以細分出許多不同的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沒有修行不要裝作有修行
我們是最會為自己的憤怒找借口的人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