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APP不應成為泄露個人隱私通道

社論:APP不應成為泄露個人隱私通道

28日,中消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情況,數據顯示,10類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59款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28款APP涉嫌過度收集「通訊錄信息」,23款APP涉嫌過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APP涉嫌過度收集「手機號碼」等;同日,上海市消保委也通報了關於規範瀏覽器、輸入法、綜合視頻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許可權的測評結果,有的手機甚至出現了自動發送簡訊等異常現象。

兩者都說明,通過APP平台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並且手段在不斷更新,其產生的後果也日益嚴重。我們認為,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與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同等重要。這既需要從法律層面上加大懲戒力度,也需要相關企業和公民個人的自律。

15年前曾經上映過一部名為《手機》的電影,裡面就已經涉及「個人隱私」問題。當時手機中的個人信息,也就是簡訊信息、接打電話記錄等。而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及各類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興起,手機已成為國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許多人已經到了離開手機就不知所措的地步。

個人信息的泄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信息泄露的數量已達千億計。2016年和2017年這兩年,公安部門掌握的數據是1475億條個人信息被泄露。這一數字今後應該還會增長。

並且,販賣個人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實施詐騙等非法甚至犯罪行為,已經形成了一條被稱為「灰黑經濟鏈條」的產業鏈,這一鏈條上已經有超過160萬人「從業」,每年的產值超過千億元。

隨之而來的是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危害。可以說,個人信息如果得不到切實有效的保護,輕則是財產損失,重則危及到生命安全。2016年山東臨沂發生的准大學生徐玉玉案就是詐騙分子利用了其個人信息實施詐騙,從而導致徐玉玉死亡。前段時間連續發生的滴滴順風車空姐被害案、浙江樂清女子被害案,一定程度上也與個人信息泄露有關。

28日,交通運輸部決定對滴滴公司進行處罰,其中列出的7個方面問題的第一項就是:順風車產品存在用戶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和安全隱患,產品「社交化」定位誘發重大安全風險。

我們認為,要切實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首先要加大對違法犯罪者及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

事實上,2016年全國共破獲涉及公民信息的刑事案件不到1900起,到2017年上升到了近5000起,涉案人員也從4200多人猛增到1.5萬人以上。我們希望對個人信息領域犯罪的打擊力度持續增強這一勢頭繼續下去。

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也要加大,要有「一罰到底」的決心。

保護個人信息隱私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參與者個人的警惕和維權意識。

許多情況下,個人信息的泄露都是參與者未加審慎審查,為了圖方便就隨意泄露給APP等平台的。而在個人信息遭到泄露之後,約有1/3的人選擇自認倒霉。遇到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情況,我們認為參與者要積極通過法律渠道主張自己的權利。

總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這既需要個人的警惕和自律,也需要相關平台的自律,更需要監管部門懲戒力度的加強。要讓APP等平台成為方便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信息索命索」,這還需要各方面的持續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藍箭航天獲3億融資 中國民營航天投資激增
前三季經濟亮點提前看:降關稅、促外資 中國持續釋放擴大開放信號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