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逼近,宣大總督召集文武官員誓師,回家後說:帶上銀子快逃

李自成逼近,宣大總督召集文武官員誓師,回家後說:帶上銀子快逃

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的統治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年頭,明朝的統治搖搖欲墜,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之後,親率大軍東征北京。一路上勢如破竹,僅僅在寧武關遭遇總兵周遇吉的抵抗,即使在北方重鎮大同,大順軍也沒有遭遇到多少抵抗,大同總兵姜瓖知道兵力不敵,便選擇了投降李自成,僅有大同巡撫衛景媛自殺殉國。

大同

大同是明朝北方重鎮,是明朝北方的重要屏障,明代宗景泰年間,為了增加對北方的防禦,增設了總理宣化大同一職,同時管理宣化、大同兩地的軍務,後來這一職務發展成為「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簡稱「宣大總督」。宣大總督與薊遼總督等是明朝末年的重要軍事職務,負有防守北方邊境的重任。

宣府大同

崇禎末年,時任宣大總督是王繼謨,駐地為陽和(今山西陽高縣),當他得知大同投降了李自成之後,心中十分擔憂,但是又無能為力,因為他並不擅長軍事,而且手下也無可用之兵和可用之將。但是,面對來犯的大順軍,王繼謨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

於是,王繼謨想到了誓師大會,為了給守城的文武官員們打氣,王繼謨召集全城的文武官員來到關帝廟前,歃血盟誓,表示自己要與城池共存亡,要抵抗李自成到底。王繼謨自己在台上慷慨激昂,但是在台下的官員們卻是另一番表情,他們「默默虛應而已」,文武官員們只是表面附和而已,其實真實情況如何,他們心知肚明。而其實這些官員們「俱密寫稟迎賊」,他們早就和李自成暗中聯繫準備投降了。

明朝軍隊

王繼謨對於這一切也心知肚明,但是他又無可奈何,知道這是大勢所趨,憑他個人也無法阻擋,但是他又不願意投降李自成,於是只能選擇逃了。而為了給自己逃跑找一個借口,他挑選了一百個兵丁,帶著一萬兩庫銀逃往北京,他妄圖憑藉保存庫銀這一條在崇禎皇帝面前減輕自己「失地」的罪責。

但是,沒想到此時的軍心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了,部隊剛剛出發沒多久,士兵們就嘩變了,他們不願意跟著王總督去北京,而是想去投降李自成的大順軍。士兵們吶喊震天,還將王繼謨的馬匹和庫銀搶劫一空,作為投降李自成的見面禮了。可憐的王繼謨成了光桿司令,沒兵沒錢,只能上表像崇禎皇帝哭訴,但是崇禎皇帝不但沒有安慰,還下旨斥責他失守地方,命他刻日恢復,但是沒兵沒錢的王繼謨怎麼可能收復失地呢?崇禎皇帝的旨意也不過是氣急敗壞之下的妄言罷了。

李自成

結果,大順軍到達陽和時,百姓們「郊迎十里,士民牛酒塞道」,李自成受到的歡迎與王繼謨的待遇形成了天壤之別,這大概就是民心所向吧。

參考文獻:《明末農民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崇禎太子見李自成,提出了三個條件一個猜測,讓李自成起了殺心
農民軍死灰復燃,逼得崇禎設立明朝最大官職,洪承疇兩次擦肩錯過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