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我就越相信命!」 「哈哈哈哈」
戴建業老師火了,抖音上經常能看見他的短視頻,前天,我還看見他講溫庭筠的趣事——我年紀越大就越相信命,溫庭筠經常替人考試當槍手,都中,輪到自己考皆不中。人生確實有很多偶然,讓人啼笑皆非,總結一句,都是命吧。
關於陶淵明,他也調侃過,種地不行,哈哈。這些講課時候的幽默片段,大家嘿嘿一樂,老師真正的功底還要看他的學術著作。
今日推薦一篇文章,是劉明華老師的評論。感興趣的可以購買戴建業老師的書籍,走近立體多面化的詩人陶淵明。
《文藝研究》:評《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
作者/劉明華(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國學院院長)
(原載《文藝研究》2002年第6期)
在20世紀,古代文學研究是文學研究中收穫最為豐碩的一個領域。上個世紀90年代,一批青年學人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尋尋覓覓,殫精竭慮,結合自身優勢尋找最佳研究角度,其過程本身,既是對傳統研究方法的突破,也是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研究方法的一種突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讀到了戴建業教授的《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眼睛為之一亮。這確是一本具有突圍意義的學術著作。難怪2000年《文學遺產》第3期《陶學百年》一文將其列為20世紀論陶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澄明之境》的最大特點是思辨理性與精微悟性的有機結合。我們先看前者——該著的思辨深度。
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是南朝人對他的評論。但陶淵明形象在讀者的心中是豐富多彩的。他是一個採菊東籬把酒看山的隱者,一個睥睨俗世不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的高人,一個言行一致的憤世嫉俗者,一個躬耕壠畝一無所求的詩人,一個與人友善的老者,一個看透人生的父親,一個無所關心特立獨行的隱士……總之,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陶淵明。但他與眾不同之處何在,能否有一個較突出的形象,這就頗費思量了。戴著解決並回答了這個問題:陶淵明是一個哲學家詩人。通常人們只是將陶淵明視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對他作品中的哲思缺乏一種哲學的眼光。哲學的根本問題是生與死。陶淵明正是一位對生死有深度的體驗與透視的智者。作者之所以稱他為「哲學家詩人」,是因為「陶淵明對宇宙、社會、人生的體認所達到的並非一種理論的深度,而主要表現為一種感受和體驗的深度,他對有限與永恆、存在與意義的把握,也不是經由嚴密的邏輯推理,而是來自心靈的深微體悟」,因而,「他的全部作品所展現的不是一種深刻嚴謹的思想體系,而是一種超曠的人生態度,一種灑落的生命境界。」作為一個結論,我認為這是完全能夠成立的。由此入手,戴著展開了豐富多彩的討論。
作者以三十三萬多字的篇幅論述陶淵明的生命境界,首先在「導言」中揭明全書的中心論旨:「陶淵明是『玄學人生觀的一個句號",是魏晉人格理想的實現和完成,他以自己的生命境界展示了魏晉玄學主題的深度。在饑寒之憂、壠畝之勤、居常之念中,他經由憂勤克己的工夫而臻於灑落悠然的境界,他解脫了一切功利、成敗、貧富、窮通乃至生死的束縛,其人生表現出一種無所利念的洒脫,無所欠缺的圓滿,真正超越了自我並同流於天地——縱浪大化中,不死亦不懼"。我國古代詩人中只有他達到了一種人生的化境——任真肆志又固窮守節,灑落悠然又盡性至命」。全書圍繞以上的中心論旨展開:前四章分別論析陶淵明生命境界的特徵及其形成,這一生命境界的文化底蘊,他對死的超越與對生的安頓,他在身心衝突中對自我的體認,以及通過體認自我進而把握自我的那種成熟的人性。第五、六章分別闡明他歸隱的動因在於既超越人際的利害,同時又表現出對人際的深切關懷,其本質在於守護人的真性。第七章闡述他在飲酒中所達到的融然遠寄的生命境界。第八、九章分別探討他的詩歌風格、詩歌語言與其生命境界的內在聯繫。最後兩章論析陶淵明在接受史上的命運,人們對其詩的評價由冷落到推尊,對其人的認識由讚歎道德操守進而仰慕其生命境界,對陶淵明理解的深度昭示了接受者自身存在的深度。
此前的論陶者多從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角度解讀陶淵明,戴教授則獨闢蹊徑從存在論的視角來闡釋他,陶學中許多長期糾扯不清的問題,在該著中得到了嶄新的闡釋。作者以「澄明之境」名其書,也以「澄明之境」來概括陶淵明的生命境界和詩歌境界。從「澄明」、「存在」這些概念可以看到作者受到海德格爾的影響,但絲毫沒有套用新名詞陳述舊思想的痕迹,他對西方存在主義和生命哲學融會貫通,對其理解和運用都已臻於成熟,許多論述獨到但不奇異,,精彩而又圓融。這是綜合東西方哲學、美學來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功個案,不僅僅是在陶淵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對當前的古典文學研究也具有啟示作用。該著切入角度既十分新穎,邏輯論證又非常謹嚴。
我們再來領略一下該著所表現出來的悟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戴著兼西方分析和中國傳統感悟批評之長,它是現代的也是傳統的,這並不矛盾。說傳統的,是因為戴著的話語具有經驗式批評的特點。作者根據自己的直覺、印象和個體經驗去擁抱和感受批評對象。這種方法是否獲得成功,與批評者的學養和審美感悟力密切相關。在一個經驗豐富,感受細膩的評論者那裡,會常常產生強烈的效果。論者可以明心見性,單刀直入,把握和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他對陶詩的具體分析真的是精細入微,,充分顯示了他細膩的藝術感受能力。如他分析陶《飲酒》(結廬在人境)時說:「近處的草廬、東籬,遠處的南山、飛鳥,詩人何嘗在人境之外?但因為精神上遠離了世俗的紛擾,用不著跑到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就是在人聲鼎沸的鬧區照樣覺得心寧境靜。在現實之中而又不受現實的束縛,車馬喧闐又何妨精神的自由?看他東籬採菊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那份散淡靜逸的風姿,覺得詩人好像是我輩中人,與大家是如此親近,又好像要超出宇宙之外,他分明又是如此高遠。山既無心而見,菊豈有意而采?接物而不累於物,看似非常認真又似漫不經心,對世俗全無一點沾滯」。
作者的悟性與靈氣還表現在語言風格的獨特上。與作者的其他著述一樣,語言的生動、機智時時給人以驚喜。在古典文學研究成果中,由於研究對象與我們生活的時代包括語言的距離,在表述時總在形式上與今天的文章有一定距離感,這本是學術論著不易克服的困難,而這又是一個必須克服的困難。總不能把研究古代文學或古代文化的論著,也寫成古董吧。戴著的話語亦有其特色,如他在全書《導言》中一提筆便以勁挺有力的語言開篇:「既沒有屈原的宏偉悲壯,又沒有李白的豪放飄逸,也沒有杜甫的闊大沉雄,陶淵明以他百來篇詩文竟然贏得了與這三位詩國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當然,要真正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還得要原原本本地讀原著。儘管該著少數地方還未充分展開,儘管個別論點還失之偏頗,但這並不影響《澄明之境》成為一本難得的富於才氣的學術著作,讀來既有益也有趣。
噹噹購買天貓購買
《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
作者:戴建業
海南出版社
作者簡介:戴建業,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術帶頭人,《華中學術》主編,湖北民族學院彩虹學者,台灣屏東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大陸、台灣、香港出版《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文獻考辨與文學闡釋》等學術著作10部,出版《假如有人欺騙了我》、《瞧,這世道!》等隨筆6部。因講課風趣幽默,在抖音迅速走紅,已在微博、頭條、抖音擁有大量粉絲,網友親切的稱呼他為「國民導師」。
TAG:文藝讀庫 |